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八农场学校孟庆文

更新时间:2018-12-02 浏览次数:391 类型:期末考试
一、书写
二、单选题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咒(jǔ)    相(chèn)   预警   叮嘱 B . 靠(yǐ)    恿(sǒng)   懒惰   冤枉 C . 伏(quán)  戒(chěng)  消耗   挣扎 D . 待(nüè)   污(sè)     辨诉   抵抗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B . 在学校的文化长廊的石凳上,坐着一排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们。 C . 习近平在党的民主生活会上,多次批评那种对同志对人民麻木不仁的党员。 D . 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
  • 5. 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B . “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C .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三、填空题
四、语言表达
五、默写
  • 9. 补写句子      
    1. (1) 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2.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4. (4)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5) 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直接表达秋日胜春朝看法的诗句是:
    6. (6)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达了“”的爱国情怀。
六、综合题
  • 10. 学校联手社区(村)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1) 在学校与社区(村)联办的“传统文化知多少”活动中,一副对联难住了大家,请你帮忙填写完整。

      上联:端午祭屈原

      下联:中秋赏月

    2. (2) 清明节期间,社区(村)里不少人采用传统的上山扫墓祭奠方式,在先人墓前燃香烛、放鞭炮。可这容易引发山火,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对此,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醒大家呢?(至少写出两条措施)

    3. (3) 近几年,广场舞成了小区大妈们的最爱。可是,住在附近的张大爷却因为广场舞声音太大影响了他孙女的学习,正与大妈们争吵,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劝阻呢?(只要写出对其中一方的劝阻即可)

七、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不知而不      

      ②不矩      

      ③与朋友交而不乎      

      ④必有我师      

    2. (2) 下列旬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同“悦”,愉快) B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站立) C . 人不其忧(能忍受) D . 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4.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历来就被奉为虚心好学的格言,但在今天看来是否太虚伪了?是否对自己的能力太不自信了?请联系实际谈谈。

八、诗歌鉴赏
  • 12. 阅读《观沧海》,完成各题。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这首诗以“”字总领,全诗借景抒表,表达了诗人

    2. (2)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九、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 , 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②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③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④“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⑤“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⑥“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⑦“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⑧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⑨“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⑩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⑪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⑫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⑬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1. (1) 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 (2) 第②段杰里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③段中爸爸为什么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还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话?
    4. (4) 父亲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为什么?
    5. (5) “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句中“悬崖上的那一课”指什么?
    6. (6) 如何理解“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句话?
  •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  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
    2. (2) 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问题。

      示例: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表现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辛酸

      ①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②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3. (3) 文中画直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①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②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4. (4)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十、写作题
  • 15. 按照下面要求,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小草也美丽,因为它因报给春天以美丽;落叶也美丽,因为它依恋树根的深情;残月也美丽,因为它驱散深沉的黑暗。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挫折是美丽的,因为它教会了你坚强;失败是美丽的,因为它教会了你奋斗;苦难是美丽的,因为它教会了你珍惜……请以“____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3)字数在500字以上;(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