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八农场学校孟庆文

更新时间:2018-11-29 浏览次数:2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qí)      一时(chà)     痪(tān)     絮叨叨(xù) B . (suì)     和(ǎi)        确(záo)     人迹至(hǎn) C . 徊(pái)     停(zhì)       开(zhàn)    花团锦(cù) D . 毛(jié)     酝(niàng)     告(dǎo)     咄逼人(chuò)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中学生阅读和理解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B . 通过班会,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 . 现在距离正月初一大约还有半个月左右。 D . 在学习上,我们要及时解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 3.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经过一段时期的休养,再次见到老张的时候,他已是神采奕奕、满面红光。 B . 那个“差”字像一个张牙舞爪的魔鬼,时时出现在他的梦里。 C . 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D . 昨天,结束了连续两天的阴雨天,迎来了一个艳阳天,迫不及待要出工的采茶工开始忙着采茶了。
二、填空题
  • 4. 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③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④“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化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三、语言表达
四、默写
  • 6. 古诗词默写。               

    1.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秋思》)
    4. (4)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5)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6)  ,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五、综合题
  • 7. 综合性学习。

    学习《猫》之后,班级准备开展“关注动物朋友”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来参加。

    1. (1)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拟一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标语。
    2. (2)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感悟。

      (材料一)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

      (材料二)据统计,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它们对此的反应不是无精打采、放弃努力或者自认败北。九次未果的狩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

    3. (3) 2017年的生肖是什么?请你写出两个与该动物有关的成语并进行解释。
六、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恐前后受其

      其一坐于前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后断其股

    2.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 (3)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七、诗歌鉴赏
八、现代文阅读
  • 10. (2018七上·惠来月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 (1) 这段文字选自当代作家的著名的(体裁)《》。
    2. (2) 赏析“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3. (3) 这段文字按顺序,从,层次分明地描写山上景物。
    4. (4) “秀气”的含义是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5. (5) 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 11. (2016七上·简阳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1) 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本是一件小事,“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2. (2) 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不走大路走小路?
    3. (3) 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句中划线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 走得很仔细 ,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2.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 (1) 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每空用两个字概括。

    2. (2) 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②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3. (3)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 (4) 为什么“我”明明不甚喜欢第三只猫,却在它亡失之后“更难过得多”?
    5. (5) 根据选文,对“我”作简要评价。
九、写作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