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2018---20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

更新时间:2018-11-28 浏览次数:19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七上·长春月考) 文物遗存能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能反映商朝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
    A . B . C . D .
  • 2. 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B . 能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 . 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 . 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 3. (2018七上·双城月考)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蓝田人
  • 4. (2018九下·东台月考)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餐桌上除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 . 南方人口增多
  • 5. (2018七上·兴义期末)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
    A . 长江流域 B . 珠江流域 C . 淮河流域 D . 黄河流域
  • 6. (2018七上·吴中期末)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书法影响深远图中作品的书法字体是(  )

    A . 篆书 B . 隶书 C . 楷书 D . 行书
  • 7. (2018七上·金堂期末) 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18七上·泗洪期末)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让中医再次引发世界瞩目,也引发了小明同学探究中医历史的兴趣。下面搜集的图片中有一个与小明探究的范围不符,这张图片是(  )
    A . 华佗 B . 张仲景 C . 《齐民要术》 D . 《本草纲目》
  • 9. (2018七上·河南期末)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南方人口增多
  • 10.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 . 李冰——都江堰 C . 贾思勰——《齐民要术》 D . 祖冲之——造纸术
  • 11. (2018九下·东台月考)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18七上·南山期末)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爱不释手,“置于座侧,朝夕观赏”。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唐太宗酷爱《兰亭集序》 B .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代表作 C . 《兰亭集序》作者被誉为“书圣” D . 《兰亭集序》创作于唐朝
  • 13. (2018七上·泗洪期末) 曹操在诗歌《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凄惨景象出现在(  )
    A . 东汉初年 B . 东汉末年 C . 三国时期 D . 两晋时期
  • 14. 某同学在预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 B . C . D .
  • 15. (2018七下·东莞开学考) 图1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

    A . 魏、吴、蜀 B . 魏、蜀、吴 C . 吴、蜀、魏 D . 蜀、吴、魏
  • 16. (2018九下·长沙月考) 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
    A . 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 . 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 . 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 . 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 17. (2018·德州) 下图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一次著名改革,这次改革(    )

    A . 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B .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C .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 . 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18. (2018七下·东莞开学考)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    )
    A .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 . 使北方趋于平静 C .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 . 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 19. (2018七下·河东开学考) 夏商两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三朝的灭亡,给后任君主的主要启示(    )
    A . 提倡改革 B . 重视教育 C . 发展经济 D . 以民为本
  • 20. 下列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其他民族的服装,吃其他民族的食物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③④
  • 21. (2018·泰州)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②南北朝时期冶铸业中使用了先进的灌钢法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清朝采取闭关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2. (2018·南通) 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上万人,浮海至夷洲。这段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台湾交往的最早记录,这一年应处于(    )
    A . 公元2世纪前期 B . 公元2世纪后期 C . 公元3世纪前期 D . 公元3世纪后期
  • 23. (2018七下·太平开学考) 下列器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③②①
  • 24. (2018·绵阳) 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传说螺祖是黄帝的元妃。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 . 四川地区已经出现手工业 B . 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 C . 黄帝主要活动于四川地区 D . 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
  • 25. (2018·山西) 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 . 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 .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 .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26. (2018·莱芜)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
    A . 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 . 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 .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 . 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二、材料分析题
  • 27. (2017七上·滨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

    1. (1) 材料一中的B是哪一政权?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是哪一著名战役?
    2. (2) 材料一的人物是谁?他是当时哪国政治家?
    3. (3) 材料二中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得益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成功的外交活动?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 28. (2017七上·岱岳月考) 七年级(3)班的同学正在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主题进行探究,让我们也参加进来吧。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图1

    图2

    1. (1)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 (2) 图1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3. (3) 图2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4. (4) 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 29. (2018·德州)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思想的光辉】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教育的魅力】

    材料三: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中医的传承】

    材料四: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图①

    【文化的弘扬】

    材料五:

    图②军旗升起的地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种……新文化范式。

    ——张春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新文化》

    1. (1) 请写出下图中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
    2. (2) 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3. (3) 请写出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及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4. (4) 由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全面阐述中医理论的医学著作名称及图①的作者。
    5. (5) 图②所在城市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请写出与图②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综合以上探究,对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