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中考地理备考专题1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更新时间:2017-03-21 浏览次数:122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图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 . B . C . D .
  • 2. 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乡村聚落是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的聚落 B .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C . 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D . 城市聚落的住宅、道路、工厂、商店、学校、医院等生活和文化设施不如乡村聚落
  • 3. 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十分宽大。这些习俗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 . 美观休闲能保暖 B . 地形崎岖宜行走 C . 炎热干燥多风沙 D . 狩猎探险真方便
  • 4. (2021七下·民勤开学考) 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其最主要差异是(       )

    A . 房屋建筑的差异 B . 人们收入的差异 C . 人口数量的差异 D .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 5. 下列传统民居与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

    A . 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B . 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C . 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D . 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 6. 下列传统居民特色中,与气温无关的选项是(  )

    A . 北方房屋墙体厚 B . 南方房屋宽敞,通风透气 C . 南方屋顶坡度大 D . 东北地区房屋多双层窗户
  • 7. 北京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     )

    A . 长城 B . 故宫  C . 天坛 D . 四合院
  • 8. 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 B . 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C . 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D . 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 9. 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发展的是(   )

    A . 水陆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 B . 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C . 空气清新的山地丘陵地区 D .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 10.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数量居世界的( )

    A . 第一位 B . 第二位 C . 第三位 D . 第四位
  • 11. 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 B .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C . 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木同,建筑材料相同 D . 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 12.

    如图四幅图为乡村到城市发展过程的聚落变化,请选出正确的演变过程(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②④③
  • 13. (2020七上·涞源期末) 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

    A . 丽江古城 B . 平遥古城 C . 皖南古村落   D . 威尼斯城
  • 14. 埃及卢克索神庙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神庙的是(     )

    A . 控制周围的工业污染 B . 限制参观人数 C . 禁止在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 . 在神庙雕像上刻写“xx到此一游”
  • 15.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    )。

    ①地势平坦     ②土地肥沃    ③交通便利    ④水源充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16. 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 . 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 . 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 . 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 . 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 17. 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

    A . 农村 B . 牧村 C . 渔村 D . 北京中关村
  • 18. 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制度的差异 B . 建筑风格的差异 C . 风俗习惯的差异 D .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 19. 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

    A . 东南亚的高脚屋 B . 因纽特人的冰屋 C .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D .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 20. 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热带地区 ③土壤肥沃 ④沙漠地区   ⑤水源充足   ⑥自然资源丰富   ⑦交通便利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④⑤⑥⑦ C . ②④⑤⑥⑦ D . ①③⑤⑥⑦
  • 21. 小贝在地理课上进行的聚落──形状“对对碰”的游戏中,有一组“碰”错啦,你能帮他找出来吗?(  )

    A . 山区谷地──条带状 B . 平原地区──团块状 C . 山麓地带──团块状 D . 河流附近──条带状
  • 22.

    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读下列我国四幅民居景观图片, 四种民居所在地区,气候最炎热潮湿的是( )

    A . B . C . D .
  • 23. 下列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

    A . 高山地区 B . 热带雨林地区 C . 沙漠地区 D . 平原地区
  • 24. (2017七上·江门期末)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别在于(  )

    A . 劳动生产方式 B . 人口密度大小         C . 人口数量多少 D . 居民收入高低
  • 25. (2015七上·来宾期中)

    读图,城市与乡村相比,城市的优点在于( )


    A . 城市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B . 城市高楼林立,庭院宽敞 C . 城市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好 D . 城市自然风景多,能休闲、旅游
  • 26. (2015七上·来宾期中)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 . 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C . 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D . 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 27. 聚落的基本类型是

    A . 平原和山区 B . 农村和渔村 C . 乡村和城市 D . 森林和草原
  • 28. (2015七上·营口期末) 你认为以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参观时禁止拍照,以避免壁画褪色,变质 B .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C . 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纪念自己的出行 D . 尽量多的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 29. (2015八上·河东期末) 下列民居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是(  )

    A . 北京四合院 B . 陕北窑洞 C . 浙江斜顶屋 D . 云南竹楼
  • 30.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面的地区与传统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 内蒙古地区——竹楼 B .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 . 西双版纳地区——冰屋 D . 北极地区——蒙古包
  • 31.

    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的家乡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马莉娅家乡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候炎热多雨 B . 地表蜿蜒崎岖 C . 气候炎热干燥 D . 地表以平原为主
    2. (2) 伊斯梅尔家乡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 . 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 . 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 . 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 . 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二、综合题
  • 32.

    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1. (1) A民居是,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地区(填地形区)。

    2. (2) 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3. (3) 以南方地区为例,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33.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地带的一部分,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 B, 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有利于,地形以为主,地壤深厚,且非常肥沃,这样的聚落一般地顺河道可伸展成状。

    2. (2) 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因为那里地形,水源便利;另外,地也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那里处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