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

更新时间:2017-03-20 浏览次数:5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过程属于被动运输的是(    )
    A .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B . 葡萄糖进入小肠细胞 C . NO3通过细胞膜 D . 氨基酸通过细胞膜
  • 2. 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细胞中(    )

    A . 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变浅 B . 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加深 C . 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不变 D . 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
  • 3. 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4个组别,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温度是组别3号与4号的因变量 B . 组别1号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 C . 组别1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 . 3号和4号实验可置于90℃水浴中进行
  • 4.

    下面式子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P ADP+Pi+能量.

    A . 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多 B . 当反应向右进行时,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能量 C . ADP转化为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 D . 图中酶1和酶2的功能相同,化学结构也相同
  • 5. 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主要原因是(    )
    A . 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 . 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 .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 . 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 6. (2015高一上·安阳期末) 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 . 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 . 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 . 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 .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 7. 下列有关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二阶段 B . 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2H5OH和CO2 C . 有氧呼吸产生[H]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D .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 8. 如图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如图能正确表示e点时单位时间内棚内植株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9.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复制后的DNA分子组成同源染色体 B . 新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原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C . 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 D . 一个DNA分子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 10. 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 B . 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C . 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 . 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 11. (2015高一上·中山期末)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 . 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 . 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 . 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 12. (2017高一下·河北期中) 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 . 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 . 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 . 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 . 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 13.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C . 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时,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 .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 14.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A .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性状的后代 B .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性状的后代 C .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性状的后代 D .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后代
  • 15.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 . 抗病株×感病株 B . 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 .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 . 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 16. 下列杂交组合中(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亲本均为杂合子且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
    A . bbDd×bbdd B . BBDd×Bbdd C . BbDD×BBDd D . BBDD×BbDd
  • 17. 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豌豆自交,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A . B . C . D .
  • 18. (2015高二上·黔南期末) 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 . AAbb B . AaBb C . AABb D . AaBB
  • 19.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指的是 
    ①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0. (2015高一下·无为月考)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 .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 . 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 .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 21.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出N mol的CO2 , 人体在正常代谢状况下消耗同等数量的葡萄糖,产生的CO2的数量为(    )

    A . 3N mol B . 6N mol C . N mol D . 2N mol
  • 22. 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表面积越大的细胞,其物质的运输效率越高 B . 机体内所有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 . 细胞分裂是独立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 .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 23. 一种动物体细胞中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24,该动物体内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是(    )
    A . 12,12 B . 24,48 C . 24,24 D . 12,24
  • 24.

    拟南芥(2N=10)是一种生物研究应用很广泛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如图1表示拟南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拟南芥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CD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 图1中DE段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 C . 若图2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经减数分裂产生四种精子 D . 图2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1中BC段
  • 25.

    图1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 . 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 . pH=c,e点为0 D . pH=a,e点下移,d点左移
  • 26. 人的褐色眼(B)对蓝色眼(b)为显性,双眼皮(D)对单眼皮(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为褐色双眼皮(BbDd),母亲为蓝色双眼皮(bbDd),生出的孩子是蓝色单眼皮的几率是(    )
    A . B . C . D .
  • 27.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能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这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    )
    A . 专一性 B . 全能性 C . 不断分裂的能力 D . 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 28. 甲(ATGG)是一段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 B . 甲、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 C . 丙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D . 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
  • 29. 某DNA分子中C+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6%,其中一条链上的A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上的A占该链 碱基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
    A . 11% B . 14% C . 24% D . 26%
  • 30. (2016高一下·启东期末)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 .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 . 只有35S C .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 . 只有32P
二、<b >综合题</b>
  • 31.

    花颜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如图所示).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据此图回答:


    1. (1) 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2. (2) 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基因型为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植株通过得到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然后F2自交,从F2中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3. (3) 报春花的雌、雄蕊同花(两性花).为了让亲本按人的意愿进行杂交产生F1 , 应该怎样操作?

    4. (4) 将F2中开黄花的植株筛选出来后,继续自交得到F3 , F3中开黄花的纯合子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5. (5) 请写出F1植株测交的遗传图解.

  • 32. 内皮素(ET)是一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内皮素主要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内皮素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ETA是内皮素的主要受体,科研人员试图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实现ETA基因在细胞中高效表达,为后期ETA的体外研究奠定基础.其过程如图(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限制酶ApaⅠ的识别序列为C↓CCGGG,限制酶XhoⅠ的识别序列为C↓TCGAG).请分析回答:

    1. (1) 完成过程①需要的酶是
    2. (2) 过程③中,限制酶XhoⅠ切割DNA,使键断开,形成的黏性末端是 . 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主要目的是
    3. (3) 过程④中需要酶,去构建重组质粒.过程⑥中,要用预先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容易吸收外界的DNA.
    4. (4) 利用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目的是
    5. (5) 人皮肤黑色素细胞上有内皮素的特异受体,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刺激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增殖并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黑色素急剧增加.美容时可以利用注射ETA达到美白祛斑效果,试解释原因:抑制了内皮素对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的形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