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7-03-17 浏览次数:278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2015七上·江苏期末)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

    A . 河姆渡人 B . 半坡人 C . 元谋人 D . 北京人
  • 2.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关于丝绸之路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对丝绸之路开辟贡献最大的是张骞 B .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 C . 通过丝绸之路,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 D . 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3. (2016七下·惠民期中)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南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 4.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废除宰相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④
  • 5.

    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如图所示为清政府颁赐的用于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金奔巴瓶”,该文物可以见证清朝加强了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辖(    )

    A . 新疆 B . 西藏 C . 黑龙江 D . 台湾
  • 6.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这里的“闪电”和“曙光”分别是指(    )

    A . 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C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8.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的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

    A . 国民革命 B . 武昌起义 C . 红军长征 D . 西安事变
  • 9.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如图图片中与这一指导思想直接相关的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南昌起义 C .   井冈山会师 D .    遵义会议
  • 10.

    如图酷似“台历”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事件而建立的,它最合适建在(    )

    A . 卢沟桥 B . 南京 C . 上海 D . 沈阳
  • 11.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下面最能代表日本“输掉良知”的言论是(    )

    ①“在大东亚战争(1937~1945年)中,日本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②“人们都说日本(在南京)干下大屠杀,这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一直要污损日本的形象”

    ③中国国防力量发展有“向海洋扩张”的野心,对日本构成“威胁”

    ④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爱国主义”的一部分,是强化被美国削弱的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 12.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 . 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13.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无照相、电影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

    清军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子

    剪辫子

    人际称谓

    老爷、夫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旗袍

    A . 照相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B . 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 C . 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 . 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
  • 14.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

    A . 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 .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 . 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5.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创造。“天才的创造”是指(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一国两制”的构想
  • 16. 2015年4月,印度尼西亚隆重举办了某次国际会议召开60周年庆祝活动。在当年的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次国际会议是(    )

    A . 万隆会议 B . 日内瓦会议 C . 开罗会议 D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17. 古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以民主政治著称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    )

    A . 体现了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 B . 适用于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 C . 在梭伦当政时期发展到顶峰 D . 是在雅典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形成的
  • 18. (2016九上·广饶月考) 某同学以“科学家与成就”为主题设计了四个探究题目,其中正确的是(    )

    A . 莱特兄弟与火车 B .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C . 达尔文与万有引力定律 D . 牛顿与进化论
  • 19. (2016·濠江模拟)

    根据如图资料卡片的信息可以推断出它记录的是 (    )

    A . 凡尔赛体系建立 B . 欧洲联盟成立 C .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体现美苏争霸的突出事件是(    )

    A . 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B . 美国从越南撤军 C . 古巴导弹危机 D . 北约成立
  • 21. 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

    A . 恐怖主义日趋泛滥 B . 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 . 单极世界逐渐形成 D . 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二、<b >综合题</b>
  • 22.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精神和民族品格的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学术思想领域出现大放异彩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中,传统的儒家思想被一些学者批判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材料三:如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时代光辉的杰出人物,挺起了骄傲的民族脊梁,奏响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铸就了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城”!──摘自新浪博客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秦始皇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儒家思想何时开始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是否赞同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孔孟之道?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 (3) 从材料三所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写出其“挺起民族脊梁,奏响时代发展最强音”的典型事例。为何说杰出人物铸就了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城”?

    4. (4) 根据材料,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精髓?

  • 23. 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随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苏联篇】

    材料一: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摘自高中历史课本《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二:(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美国篇】

    材料三: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大国崛起》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篇】

    材料五: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后,中国开始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经济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

    材料六:大国兴衰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其综合国力上升或下降的过程.…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的奋斗目标.──刘金源《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苏联确立了什么“新的经济体制”?概括材料二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2. (2) 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说罗斯福是“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3. (3)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应从哪些方面努力,来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任选一个角度说出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