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三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更新时间:2017-03-20 浏览次数:65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6八上·恩阳期中)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 .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 . 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 . 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 .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 2.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3.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的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 .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 李鸿章收复新疆
  • 4. 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林菊: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B . 华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 . 王海: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 李兵: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 5.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经济侵略经历了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在政治侵略上,清政府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对列强的话唯唯是诺,这种“以华治华”局面是在(  )签订之后形成的。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尼布楚条约》
  • 6. 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

    A . 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 . 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 . 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D . 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 7.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下列言论中,属于洋务派言论的是(  )

    A .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 . 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 . 变者,天下只公理由也 D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8. 如图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从容赴死的图景.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

    A .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 .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 C . 慈禧太后、袁世凯 D .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 9. (2016八上·临河期中)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善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 B . 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C .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 10. (2016八上·江都期中)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11. 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16八上·济源期中)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

    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①④②③ D . ④②③①
  • 13.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

    A .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14.

    语汇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与如图形势图相符的语汇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打倒孔家店 C .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 15.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以下关于“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它使红军打退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 B . 它为中共遵义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条件 C . 它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 它体现了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二、<b >材料分析题</b>
  • 16.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文明史纲》

    1. (1)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认为列强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

  • 17.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的见证者。阅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如下图就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灾难。


    1. (1)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 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两度劫”发生在西方列强哪两次侵华战争期间北京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的觉醒与反抗。

    2. (2) 图一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谭嗣同1898年在刑场上的绝命诗,谭嗣同为什么会感到无力回天?揭开这场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 (3)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是什么运动的主要阵地?图三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这篇小说的名称叫什么?

    4. (4)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结合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为什么是从天安门开始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新”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 18. 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摘自《清史稿》

    材料四:  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摘选自建国60年阅兵式解说词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不得照抄原文)

    2. (2) 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海军的特点。联系我国海军编队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以及“辽宁舰”航母正式列编的事实,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材料二:  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材料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1. (1)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孙中山所倡导的民生具体指的是什么?

    2. (2) 孙中山为筹谋辛亥革命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3. (3) 举两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

    4. (4) 结合材料三回答,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5. (5) 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得到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