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韩城市新城五中2018-2019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

更新时间:2018-11-16 浏览次数:2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物理教材的宽度是26 dm B . 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为1.0 m/s C .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 s跳动6次 D .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mm
  • 2. 学校组织体检,需要测量同学的身高,下列测量工具合适的是( )
    A . 同学们常用的20 cm刻度尺 B . 老师上课用的50 cm三角板 C . 教务处老师用的2.5 m钢卷尺 D . 体育老师用的30 m皮尺
  • 3. 小明和小海同乘一艘小船在湖面前进,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湖面 B . 岸上的指示牌 C . 湖边的大山 D . 小船
  • 4. 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 . 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C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 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 5.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重斜 B . 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否则测量结果不准确 C .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 . 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上测量单位
  • 6.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 B .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要介质 C . 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D . 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南,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 7. 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高声呼叫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B . 由于超声波的频率太高,所以听起来很刺耳 C . 响度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快慢 D . 听音乐会时,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的频率不同
  • 8. 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分析表格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慢 B .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 . 水的温度越高,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越慢 D . 声音在铁(棒)中传播1 040m需要0.2s
  • 9.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列火车,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5,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 4:15 B . 15:4 C . 5:3 D . 3:5
  • 10. 甲乙两同学沿平省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 B . 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 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 0s-12 s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同学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
  • 11.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
    1. (1)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80      
    2. (2) 普通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5   
    3. (3) 时钟上的分针行走两圈的时间是min
  • 12. 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 小红骑自行车出行,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红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13. 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两运动员中,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较大.


  • 14. 如图,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结果发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选填“大” 或“小”),这说明:声音传播需要 ,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 15. 在捉迷藏游戏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听到周围同学说话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同学的声带发生了,并通过传到他的耳朵里,但是他不能听到身旁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太低,发出的声音属于(选填“ 超声波”或“次声波”),所以他听不到:小王还能从听到的声音中辨别出是哪位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后两空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 16.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8s甲乙两物体相距m.若两物体从相距50 m的两地同时相对运动,经过 s两物体相遇。

  • 17. 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有速度计,它可以指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15 min通过的距离是m.已知西安到宝鸡的公路里程是175 km,那么汽车从西安出发,以这个速度行驶,h可到达宝鸡.

  • 18. 某时刻(t=0)有一~辆轿车甲和一辆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向东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速度为m/s,乙车速度为m/s,运行5 min后,两车相距m.

  • 19. 如图甲所示,小红学习了长度测量后,她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橡 皮擦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 、“B”或"C"),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所测橡皮擦的长度是cm.图乙所示的机械停表所指示的时间是s

  • 20. 如图所示,小新同学将把钢制刻度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刻度尺,可以听到刻度尺发出声音,逐渐增加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发现刻度尺发出的音调会逐渐变低,这个现象说明了音调与声源振动的有关,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超过一定长度时,用同样的力拨动刻度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小新同学继续利用刻度尺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他将刻度尺的一部分固定按压在桌 面上,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用力越大时,刻度尺振动的幅度越,听到的响度越,通过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三、实验题
  • 21. 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电子表的显示分别对应小车到达A B、C三处时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应该选择(选填“较小”或“较大”)的。
    3. (3) 实验前必须学会然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得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或“偏小").
    4. (4) 若B点正好处于AC段的中点,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是m/s.
四、简答题
  • 22. 小李领起水壶向暖水瓶中灌水,小张在一旁提醒他:“小李,快满了!”小李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张说:“听出来的。”小李迷惑不解,你知道小张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判断的吗?原因是什么?
五、计算题
  • 23. 人在一面陡峭的山崖前大声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回声用了1 s,则反射声音的山崖离唱歌的人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24. 小红同学每天步行上学,她想知道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于是进行了如下探装究:小红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的速度步行100 m,用时80s,求:
    1. (1) 小红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2. (2) 小红步行上学需要20 min,则她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有多远?
    3. (3) 某一天早上小红上学时,先步行了3 min,然后她停下来用了2 min观察路边的野花,接着跑步到学校用了5 min,问小红这天上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