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金湖街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7-03-14 浏览次数:332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积累与运用</b>
  • 1.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iào)     褓(qiǎng)     歌(lí)       恶(zēng)     一黄土(póu) B . 笑(shěn)     两(xī)         女(wā)      化(tuì)       强不舍(guō) C . (pēi)      菜(xiàn)      悍(piāo)    睨(nì)        叱风云(chà) D . (qìng)     骨(biān)      进(pián)    庇(yīn)      相形见(chù)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荣膺        旁骛       冥思暇想       恪尽职守       不屑置辩 B . 锦幛        赃物       恃才放旷       唯唯连声       文彩藻饰 C . 招徕        取缔       断章取义       铤而走险       化为乌有 D . 技俩        枘凿       中流砥柱       鳞次栉比       精血诚聚
  •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默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细细地品味作品的语言,洗耳恭听作者的心声,从而让自己的心海同作者的心海一起扬波。 B .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 . 目前,我市正在兴建城市快速公交。每天晚上,工地机器轰鸣,人声嘈杂,各种声响不绝如缕 , 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D . 朝鲜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坚决进行“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时都进行观测。 B . 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C .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D . 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5.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A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意境萧疏。 B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C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线条和笔力强劲,风格独特。 D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意境萧疏,技艺高超。
  • 6.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 . ④⑤③②① B . ⑤④③②① C . ⑤④②③① D . ④⑤①②③
  •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 .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 .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 . 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 8.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10)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

    1.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A .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 .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 .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 .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见能诵(立即,就) B . 数年来(比较) C . 怠(指代抄书) D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宋濂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B . 【甲】文从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可以看出作者的谦恭和诚实的品质。 C . 【乙】文秦观少时读书有很强的记忆力,但是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后来治学的道路上即使刻苦勤奋,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D . 【乙】文秦观的经历能给求学者以深刻的启示: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与总结,善于吸取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
    4. (4)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 9. 默写填空。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②俱怀逸兴壮思飞,。(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描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

    ⑥白居易《望月有感》一诗绘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含不尽情思于望月之中的诗句是

二、<b >阅读与鉴赏</b>
  • 10.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甲】诗中“左迁”的意思是;【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是和王质。

    2. (2) 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划线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 (4)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张良的功劳很大,却不居功,逐步退隐,名、利和性命都保住了;韩信要求封王,结果被诛灭三族。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A)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B)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 (1) 依据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并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

      情节:花房邂逅,感受温暖→;重戴桂冠,冷落花农→

      好处:

    2. (2) 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3. (3) 结合上下文品析语言。

      (A)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B)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

    4. (4) 小说中的唐先生与老范地位悬殊,身份、学识、境遇迥异,两个不同人生轨迹的人在花房邂逅,几经周折,成就了一段耐人寻味的人间往事。你认为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能走到一起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b >作文</b>
  • 13. 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一次次亲昵的呼唤,荡开了心间的冰花,那是被岁月存封的温暖;一回回颔首的微笑,洗去了人生的疲惫,那是被日子串起的记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温暖更珍贵的记忆。多少往事,总是被风轻轻吹起,飘向那遥远的美丽。

          请以“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