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孺子中学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17-03-06 浏览次数:4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与这段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 北伐战争 B . 辽沈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抗美援朝战争
  • 2. (2016八下·淮安期中)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抗日战争胜利 C . 新中国成立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 3.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 .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 . 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 4.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 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 5.

    活动课上,小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 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 . 这中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 . 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 . 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 6.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 . “一国两制” B . 建立经济特区 C . 建立特别行政区 D . 建立直辖市
  • 7.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 . 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 .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8. 山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内容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一首山歌唱道:“社里高粱长得高,长到天上织女家,织女伸头出窗望,碰得一头高粱花。”这首山歌最有可能创作于(  )

    A . 抗美援朝时期 B . 土地改革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9.

    如图反映了1978年来我国农民人均家庭收入不断增长变化的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
  • 10. 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A . 按劳分配 B . 股份制改革 C . 政企分开 D . 多种所有制并存
  • 11. (2016八下·吴中期中) 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

    A . 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 . 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 . 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二、<b >改错题(找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改正)</b>
  • 12.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人民公社化运动。

    错误:         订正:

  • 13.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错误:        订正:

  • 14.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错误:

    订正:    

三、<b >材料分析题</b>
  •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 大事记(如表)

    1979年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0年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1982年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9年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

    1. (1) 据材料一,说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2. (2) 据材料二,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 (2) 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 (4) 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 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 1952 年增长 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 20 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 7 年赶上英国,再加 8 年 或者 10 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 4000 户以上,还有 1 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2. (2) 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中心,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

    3. (3) 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4. (4) 据上述材料,归纳 1953﹣1978 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