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土地的誓言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土地的誓言同步测...

更新时间:2017-02-13 浏览次数:26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根据句中的拼音,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词语。

    ①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shēn yín

    ②bān lán 的山雕,bēn chí的鹿群。

    ③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wū huì与耻辱。

  • 2. 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 ①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诚恳而深切】的热爱。  ②在那亘占【远占】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 B . ①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肮脏的东西】和耻辱。  ②标直【笔直】漂亮的自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C . ①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②(我想起)狐仙姑深夜的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D . ①(我想起)原野上怪诞【鬼怪的诞生]的狂风。  ②(它们)在热情的默契【不经言传而心意暗相投合】里它们彼此呼唤着。
  • 3. 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 4.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②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③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5. 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不是土地在发出誓言?如果不是,那标题的意思又该如何理解?作者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 6. 比较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说说作者为什么用A句而不用B句。

    A.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B.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澎湃着一种热情。

二、阅读理解
  • 7.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殉深夜的味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谋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1. (1) 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用了怎样写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2. (2) 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请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3. (3) 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举出一、二例来,说说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4. (4) 文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的了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 8.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旧土

    宁新路

        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二旧培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的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理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往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诊酬贰。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培,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钻度.付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别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⑥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拈,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钳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及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一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理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猫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但旧土不旧一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有删改)

    1. (1) 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

    2. (2) 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4. (4) 怎么理解第⑦段“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这个句子的含义?

    5. (5) 请对第⑧段这老田里的泥土“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作简要品析。

    6. (6) 把文章结尾段删去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7. (7) 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

三、综合应用
  • 9. 仿写。
    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蚌蠕,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仿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在那,在那
  • 10.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东北王张作霖有一次给日本人题字,落款“张作霖手黑”,他的秘书在旁小声提醒,应是“手墨”而不是“手黑”。张作霖眼睛一瞪,故意当着日本人的面大声斥道:“‘墨’字下带‘土’,土地也能送给日本人吗?”

    材料二:天平上/国土的一粒细沙/比头颅更重——韩作荣《塞上曲》

四、小小写作
  • 11. 仿照课文第一段中“当……的时候,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的句式写一段话。抒发对家乡深沉的爱。
    要求:运用排比,描述多种具有家乡特征的景物,运用形象的、富有感情的词语修饰它们。字数100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