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3节 常见的酸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九上1.32常见的酸--硫酸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8-06-21 浏览次数:96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得白色沉淀 C . 稀硫酸能用来除铁锈 D . 浓硫酸倒入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 2.  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因为(  )

    A . 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热量 B . 浓硫酸具有挥发性 C .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D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 3. (2016·杭州模拟) 生产上要用10%的硫酸来清洗钢材.欲配制10%的硫酸溶液49Kg,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   )

    A . 2kg B . 5kg C . 44kg D . 50kg
  • 4.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稀硫酸和金属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 . 硫酸锌 B . 硫酸亚铁 C . 硫酸铝 D . 硫酸铁
  • 5.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不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 . 用蘸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纸上写字,观察其脱水性 C . 往浓硫酸里慢慢地小心地滴加蒸馏水,配制稀硫酸 D . 实验室不慎沾浓硫酸在皮肤上,立即用干布抹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 6. 下列是小云同学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相关实验的操作图示,其中合理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 稀释好的浓硫酸装在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C . 镊子夹取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值) D . 用无色酚酞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 7. 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 . 硫酸铜 B . 氯化钡 C . 硫酸锌  D . 氢氧化钠
  • 8. 将一根铁丝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   )
    A . 铁丝 B . 硫酸 C . 硫酸铁 D . 硫酸亚铁
  • 9.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里,能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的是(   )
    A . 氯化铁、氢氧化钠、氯化钠 B . 硫酸钠、盐酸、氯化钡 C . 硫酸铜、氯化钾、硫酸 D . 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钠
二、填空题
  • 10. 浓硫酸能作干燥剂是因为具有 ,纸张遇浓硫酸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  倒入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11. 汽车、电动车中一般要使用铅﹣硫酸蓄电池.蓄电池中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有2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配得稀硫酸的质量为 g,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 L.

  • 12. 稀硫酸除了跟酸碱指示剂反应外,还有一些化学性质,请通过铁和铁的氧化物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1) ; (2) 

  • 13.

    实验室一瓶新购进的浓硫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封使用,瓶内溶液的质量为  g.

    (2)若要配制9.8%的稀硫酸400g,则需用该浓硫酸 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

    (3)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可能有 .

    (4)若量取浓硫酸时采用仰视的方法,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9.8%(填“>”、“=”或“<”).

    (5)若取该9.8%的稀硫酸100g与足量的镁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 14. 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 + 2H2SO4(浓) CuSO4+ 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中B装置用来收集SO2(已知SO2的密度大于CO2 的密度),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答题纸上将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2. (2) 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B瓶中,装置D的作用是
    3. (3) 充分反映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pH试纸测试滤液 pH,其pH约为1;

      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可说明硫酸有剩余。(选填“实验1”或“实验2”)

    4. (4) 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答出两点即可。)
三、解答题
  • 15. (2018·浙江模拟) 某兴趣小组用15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

    1. (1) 当稀硫酸质量为90g时,取出部分溶液加入碳酸钡粉末,则会产生的现象是
    2. (2) 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
    3. (3) 求出P的值。
    4. (4) 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16. (2017九上·杭州月考)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的腐蚀性主要是由它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引起的。稀硫酸有强酸性,稀硫酸的腐蚀性则主要是由酸性及水分蒸发后变浓而产生的。
    1. (1) 小金同学用 4.9%的稀硫酸洗涤一定量化工产品中残留的 Ba(OH)2 , 当消耗硫酸 50 g 时,沉淀不再产生,此时溶液的 pH =7(不考虑其他物质的影响),求化工产品中残留 Ba(OH)2 的质量。
    2. (2) 在上述洗涤过程中,需要用到 4.9%的稀硫酸,小金同学用稀释 98%的浓硫酸的方法制得该溶液,将量取好的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量取好的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小金同学发现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水会迅速沸腾,导致酸液飞溅,造成危险。于是小金同学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浓硫酸倒入水中水不易沸腾而水倒入浓硫酸中水容易沸腾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金同学解释,已知浓度为 98%的浓硫酸的密度是1.84g/cm3
  • 17. 硫酸是常见的酸,也是常用的化工原料.由于浓度不同,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腐蚀性等.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做了如下一些实验.请结合有关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滤纸上写字,过后观察,字迹显黑色,这主要是由于浓硫酸具有性,使纸中的纤维素炭化的缘故;在洗气瓶中盛放浓硫酸,除去氢气或氧气中的水分,是利用其性.
    2. (2) 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兴趣小组把98%的硫酸10mL和63.3%的硫酸(用10mL 98%的硫酸与10mL水配成)约20mL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大表面皿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

      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缓缓地注入盛有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②由如图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有哪些?

      (写两点)

  • 18. 向一定质量的含杂质的锌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1. (1) 锌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 (2) 求:样品中锌的质量(请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
  • 19. (2016九上·浙江期中) 在做锌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时,小丽同学发现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度先变快后变慢。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化学反应的快慢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分三次取足量的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粒进行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1

    2

    3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10%

    10%

    20%

    溶液温度/℃

    反应前

    20

    30

    20

    反应后

    26

    37

    28

    反应所需时间

    较短

    较短

    1. (1)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与有关。
    2. (2) 同学们发现3次实验过程中总是开始阶段产生气泡逐渐变快,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慢至停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锌与稀硫酸反应开始阶段产生气泡变快的决定因素是
    3. (3) 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
  • 20. (2017·湖州) 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图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绿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溶液,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

    【建立猜想】①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

    ②两种酸溶液中的不同.

    【实验过程】

    实验次数

    试剂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1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盐酸

    常温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2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

    常温

    无明显现象

    3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35克NaCl

    常温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4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35

    常温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 21. (2017·衢州) 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柯将还在反应的锌和稀硫酸的残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废液缸中,观察到锌粒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大大加快。对此,他十分好奇: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怎么会加快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

    查阅资料:①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②硫酸铜对锌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小柯根据下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A

    B

    C

    D

    金属

    锌片

    绑有铜片的锌片

    铁片

    绑有铜片的铁片

    30%硫酸溶液(mL)

    20

    ?

    20

    20

    产生气泡快慢

    明显加快

    明显加快

    1. (1) 第一组实验中“?”处的数据应为

    2. (2) 为了定量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或测量,然后进行比较。

    3. (3) 请推测与废液缸中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后,锌料与稀硫酸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

  • 22.

     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

    (1)6H2SO4(浓)+2FeFe2(SO43+6H2O+3SO2

    (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生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1. (1)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实验现象

      A中生成气体成分

      B中品红溶液

      D中品红溶液

      爆鸣实验

      实验一

      98%

       

      不褪色

      无爆鸣声

      只有SO2

      实验二

      45%

      稍有褪色

      不褪色

      有爆鸣声

       


      实验三

      25%

       

      不褪色

       

      只有H2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2. (2)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

      (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 .

      【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原因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 23. (2016九上·衢州期中) 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以及制取各种铜的化合物时,常用到硫酸铜.某工厂用硫化铜(CuS)生产硫酸铜,提出了以下两个生产方案:

    方案I:硫化铜在硫杆菌的作用下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方程式为:CuS+2O2 CuSO4

    方案Ⅱ:高温煅烧硫化铜,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跟硫酸反碰生成硫酸铜.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

    1. (1) 在方案I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硫杆菌起作用.
    2. (2) 高温煅烧硫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S+3O2 2CuO+2x则x的化学式是
    3. (3) 注明氧化铜跟硫酸反应类型:
    4. (4) 上述两个方案中,哪个更合理?,理由是(最少写出两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