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17-02-05 浏览次数:3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如图一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几个步骤,图二为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c图片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清水 B . 用显微镜观察时,调节粗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200倍 C . 图二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③;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 D . 从结构层次上分析,口腔上皮属于器官,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 2. 美国及挪威的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了“大脑中的GPS”﹣﹣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被称为网格细胞,它们构成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

    A . 神经组织 B . 上皮组织 C . 肌肉组织 D . 结缔组织
  • 3. (2017八上·麻城期末) 下面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 B . 过程①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C .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D . A细胞能产生和传导冲动
  • 4. 下列有关水与植物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 B . 植物体通过散失水分有效的散热 C . 旱灾严重时,常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D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 5.

    如图为叶表皮上的一个气孔,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①是保卫细胞,两两相对,可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B . ②是气孔,它在叶的下表皮的数目少于叶的上表皮 C . ②若闭合,蒸腾作用就会减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受影响 D . ②通常是夜间张开,白天闭合
  • 6. 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运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B . 食物保存在冰箱内不易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低温中不能生存 C .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D . 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7. 某同学是学校有名的“小胖墩”,平时一日三餐鸡鱼肉不断,各种巧克力应有尽有.可是该同学却经常感冒,身体素质较差,生物老师对其原因的分析是营养不良.该同学缺乏的营养成分主要是(  )

    A . 糖类 B . 脂肪 C . 维生素 D . 蛋白质
  • 8.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28℃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载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脉中的导管 B . 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宜的温度分别是25℃和28℃.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下移动 C . 在C点时起,植物只有光合作用 D . B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
  • 9. (2016·仙游模拟) 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物质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缺乏症

    夜盲症

    脚癣病

    佝偻病

    贫血症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关于葫芦藓、肾蕨、桃树三种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都有种子且有果皮包被 B . 都有根且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 . 都有叶且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 . 都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 11. 下列说法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实际不相符的是(  )

     

    A . 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 B . 红细胞:既能输送氧气又能输送二氧化碳 C . 膈:吸气时顶部既能上升又能下降 D . 肾小管:既分布于肾皮质又分布于肾髓质
  • 12.

    图中,若甲与肺动脉相连,则丙内流的血及其首先到达的心脏的腔分别是(  )

    A . 动脉血、左心房 B . 静脉血、左心房 C . 动脉血、右心房 D . 静脉血、右心房
  • 13.

    如下表示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空气 呼吸道 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

    A . 其中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是②和④ B . 过程①、②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C . 经过③过程之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 . 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至少穿过四层细胞
  • 14. 测试某人的入球小动脉、肾小管、输尿管中的液体,发现两种成分P和Q浓度如下,请问P和Q分别是(  )


    入球小动脉

    肾小管起始端

    输尿管

    P

    0.03%

    0.03%

    0.15%

    Q

    7%

    0.01%

    0

    A . 葡萄糖和蛋白质 B . 尿素和蛋白质 C . 尿素和葡萄糖 D . 无机盐和葡萄糖
  • 15. 体育课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关于体育课上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小脑有关 B . 同学们听到指令就奋力奔跑,属于复杂反射 C . 同学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各种场地标志,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D . 同学们完成各种准确、优美的动作,要依靠神经和激素的协调作用
  • 16. 下列均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①海月水母  ②乌贼  ③涡虫  ④蚯蚓 ⑤缢蛏   ⑥虾  ⑦海蜇 ⑧蜗牛.

    A . ①④⑦ B . ②⑤⑧ C . ③⑥⑦ D . ②④⑥
  • 17. (2017八上·东莞期中) 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 B .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C .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 D . 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 18. 下列有关运动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 B . 骨骼肌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C . 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软骨组成 D . 骨骼肌在骨的牵动下围绕关节运动
  • 19. (2015八上·临沭期末) “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叙述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 吸毒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极度兴奋,可以少量使用毒品 B . 感冒后,服用的药物价格越高,剂量越大,疗效越好 C .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D . 有人吃鱼、虾会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抗体
  • 20.

    李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标号为A,B,C的三支试管,各加入2毫升稀淀粉糊,然后将这三支试管放入37.5℃水浴锅中,15至20分钟后,各滴3滴碘液.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管变蓝,因为胰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 . ①管不变蓝,因为胰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C . ②管不变蓝,因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 . ③管变蓝,因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二、<b >填空题</b>
  • 21.

    图一是植物生理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代表物质进出的方向.图二为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1﹣8表示人体某些结构,字母A﹣F代表人体内的某些物质,请据图回答:

    1. (1) 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在塑料大棚内堆沤桔杆,可提高棚内[]的浓度,使D的量大的增加.

    2. (2) 在人体心脏的左腔内内含量明显大于右腔内含量的物质是[]中的,这种物质大量释放,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 (3) 在人体口腔内被消化成麦芽糖的物质是[]中的,它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在图二中进入血液循环的A物质为

    4. (4) C中的物质主要由根尖的成熟区吸收,通过茎中的运输到叶片的.

    5. (5) 患有糖尿病和肾炎的人的G液中含有的物质比正常人多

  • 22. 华东地区最大东北虎野生放养基地﹣﹣黄山生态虎林园,国内外游客来黄山不仅可以欣赏黄山美景,而且还可以通过观赏大厅和观光走廊看到“百兽之王”.围绕着“虎”的语句很多,请你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

    1. (1) “斑斓大虎”指老虎具有斑斓的体色,有利于隐蔽,这体现了生物具有与相适应的体态特征.

    2. (2) “爬山虎”不是虎而是植物,从细胞结构上比较,与虎不同的是:“爬山虎”的细胞具有液泡、叶绿体和;从生物结构层次与“虎”比较“爬山虎”不具有

    3. (3) “饿虎擒羊”中虎擒羊需要一定的经验,从获得的途径看,虎的擒羊行为属于行为.

    4. (4) “虎”与休宁大熊猫生态乐园里的“大熊猫”同属于脊椎动物中的类群.

  • 23.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人被带毒蚊叮咬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病为脑炎,本病主要侵犯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乙脑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后遗症严重,约30%的患者病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乙脑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1. (1) 乙脑病毒的结构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组成.

    2. (2) 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流行乙型脑炎的病人属于

    3. (3) 在预防流行乙型脑炎中,提倡大家“齐动手,清积水,讲卫生,爱身体”,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4. (4) 流行乙型脑炎的疫苗早已成功通过测试,该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这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

  • 24.

    伴随着时间的飞逝,同学们迎来了紧张而快乐的期终考试,即将步入全新的2016年.请结合如图分析作答(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

    1. (1) 同学们在吸气时,参与过程④的呼吸肌处于(收缩/舒张)状态.

    2. (2) 完成过程①、②的主要器官是

    3. (3) 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是(任写一种).

    4. (4) 如图②、④、⑥、⑦四条途径中,不属于排泄的是(填标号).

  • 25.

    下列是缩手发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图A是集中的地方.

    2. (2) 该人被蔷薇针刺伤后疼痛的感觉形成于,当再遇到蔷薇时他会格外小心,此类反射类型属于

    3. (3) 若遮挡脑功能正常人的眼睛,用针刺其指尖会立刻缩手,但其不知有针刺和缩手动作发生,则此人脊髓的有可能受损.

    4. (4) 若某患者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患者会出现的反应

  • 26. 我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了生长状况和质量完全相同的Ⅰ、Ⅱ、Ⅲ、Ⅳ、Ⅴ五组植物A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植物质量的影响)

    组别

    温度(单位:℃)

    23

    24

    25

    26

    27

    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1. (1)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温度不同,暗处理后五组实验植物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这说明

    2. (2) 依据实验结果,植物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若A为温室种植的蔬菜,要提高蔬菜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

    3. (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很多,请你写出除本实验探究的因素以外的另一种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