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8-06-07 浏览次数:6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6八下·丰南月考) 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
  • 2. (2016八下·丹宁期中) 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3. (2017八下·桥东期中)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 结束了百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4. (2016八下·丹宁期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

    A . 孙中山和毛泽东 B . 孙中山和邓小平  C . 毛泽东和邓小平 D . 刘少奇和邓小平
  • 5. (2018八下·东台月考)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 .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6. (2017八下·盐都月考)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 . 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B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7.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 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8. 有资料表明,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

    A .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 9. (2016八下·三亚期中) 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错误,中国共产党在1961年提出了(  )

    A . 过渡时期总路线 B . 农业生产合作化建议 C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 . 一五计划
  • 10.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内地 C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
  • 11. (2016·广东) 读题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

    日本(11.8%)

    中国内地(19.3%)

    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

    A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 . 改革开放的实施 C .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 . 中国重返联合国
  • 12. (2017九上·湛江月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端的标志。“开端”是指(    )
    A . 在全国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 B . 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13. (2016九下·盘锦月考) 下列内容属于中共十三大的是(     )

    ①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4. (2017八下·岳池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5.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由      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权。 (  )
    A . 汉族 B . 藏族 C . 少数民族 D . 西部地区
  • 16. (2017八下·武威月考)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

    A . 民主改革 B . 土地改革 C . 改革开放 D . 民族区域自治
  • 17. (2018九下·福州模拟) 1971年10月2日,基辛格博士离开北京时说道,“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连我自己对此也认识不足。”让基辛格惊诧的国际性事件是(    )
    A . 万隆会议的召开 B .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承办 D . 中美建交
  • 18.

    右图是一幅珍贵的新闻照片。名称为《乔的笑》:人物是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地点是在联合国大厅。照片反映的历史是(   )

    A . 中美关系正常化 B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万隆会议圆满结束 D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19. 2014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日 APEC 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继 2001 年 APEC 会议在上海举办 后,时隔 13 年后重回中国。APEC 的全称是(      )

    A . 亚太经合组织 B . 世界贸易组织 C . 欧洲联盟  D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20. (2018八下·惠民开学考)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次握手”表明(    )
    A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 .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17八下·东台月考)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这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和平有所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四:它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99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后,……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原则”是什么?它在国际上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2. (2) 材料二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据材料三中找出美国考虑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两点原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它””指哪一国际组织?2001年,中国哪座城市承办过该组织的会议?

  • 22. (2018九下·姜堰月考)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习近平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

    材料四:党的十五大(1997年召开)报告中明确表示,股份制是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利用的。只要有国家和集体控股,就是公有制。如果只是一味争执形式问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入,也建不起现代企业制度。

    1. (1) 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哪一措施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根据材料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重温改革的重大意义。
    2. (2) 据材料二写出其中一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概括它们能够成为经济特区的条件。
    3. (3) 材料中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对外开放的哪一具体措施?
    4. (4) 分析材料四,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表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哪一经济体制?
    5. (5)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