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18-07-03 浏览次数:86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井田制的瓦解 B . 重农抑商政策 C . 赋税制的改革 D . 铁犁牛耕的运用
  • 2.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述的是(    )
    A . 翻车 B . 筒车 C . 耧车 D . 水排
  • 3. 在各地的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 .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 精耕细作的特点 C . 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 注重因地制宜
  • 4.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材料中所说的“它”是(    )
    A . 家庭手工业 B . 民营手工业 C . 官营手工业 D . 洋务军用企业
  • 5. 李约瑟描述古代中国某生产工具:“是机械学的重大创举,是最早的通过曲轴、连杆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变为往复运动的机械装置。”下列图中符合该描述的是(    )
    A . B . C . D .
  • 6.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
    A . 秦都咸阳 B . 唐都长安 C . 宋代东京 D . 明代苏州
  • 7.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
    A . 推行以商养官 B . 摒弃抑商政策 C . 放宽集市管理 D . 主张藏富于民
  • 8.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 . 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 . 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 . 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 9. 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
    A . 是自然经济性决定的 B . 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 . 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 D . 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 10.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    )
    A . 三角贸易 B . 商业革命 C . 价格革命 D . 商业危机
  • 11.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    )
    A . 西欧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B . 大量黄金白银涌入西欧 C .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 . 西方商业经营方式改变
  • 12. 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    )
    A . 为击败“无敌舰队”做准备 B . 导致英法七年战争 C . 打击了荷兰海上贸易 D . 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 13.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反映出(    )
    A . 科学理论对技术发明具有推动意义 B . 技术创新要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 C . 技术创新离不开个人努力 D . 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
  • 14.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 . 工厂制度的诞生 C .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 .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 15. 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该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
    A . 英国和中国 B .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 . 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 .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 16. 19世纪后期,技术革命以科学理论为前导,科学的发现很快转化为技术的发明,科学已开始走在了生产技术的前面。下列发明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 . 蒸汽机的创制 B . 火车的发明 C . 电动机的发明 D . 汽船的发明
  • 17. 柏杨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场改革:“政治腐败和官员的贪污无能,使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属于“漂亮的拳击手套”的是(    )
    A . 上海发昌机器厂 B . 上海轮船招商局 C . 江南制造总局 D . 汉阳铁厂
  • 18. 1893年,张之洞在给友人信中说到:“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由是观之,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
    A . 技术薄弱 B . 思想守旧 C . 资本缺乏 D . 列强侵夺
  • 19.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19世纪末F1主要来自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侵略,F2减小,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 1927-1936年间,F1主要来自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 F2的最根本因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
  • 20.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 . 由于自然经济抵制,轻工业产品进口总量下降 B . 轻工业产品出口比例增加,说明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C . 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比例增加,说明到1936年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 . 进出口比例变化表明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 21.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有顺口溜称:“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关于“一五计划”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到1958年完成 B . “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等 C . “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 D . “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 22. 下图为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该股票可以用来研究(    )

    A . 三大改造的过程 B . 市场经济的建立 C . 国民经济的恢复 D . 改革开放的成就
  • 23. “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大会”是指(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共“八大”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四大”
  • 24. 下图是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竟然成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B . 我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C . 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25. 下表是1985年到1987年中国经济信息,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

    时间

    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 . 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B . 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 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 26. “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南方谈话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 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B .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 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 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 27.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从左图票证的取消到下图的出现,从本质反映了我国(    )

    A .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B . 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C . 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 D . 网络经济的兴起
  • 28.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开放“行动”是指(    )
    A .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C .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 .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29.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沿江”开发的战略龙头举措是(    )
    A .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 “一带一路”建设 D .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b >判断题</b>
三、<b >非选择题</b>
  • 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多治麻丝葛绪,绸布掺,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官营手工业借用政治特权占据强大的垄断地位,国家又掌握着对流通领域的控制,这一切使得私营手工业在劳动力、原材料、市场、技术设备等方面均处于被挤压的劣势。而控制着大量资源的官营手工业的许多产品却不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因而也限制了市场的扩大,严重阻碍了私营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赵屹《浅析明代官营手工业组织管理机制》

    材料三:“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四:“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者寡而游者众,故其国贫危。其境内之民,皆事商贾,为技艺,避农战,如此亡国则不远矣。”

    ——《商君农战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基本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特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官营手工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 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写出图中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对应序号。请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影响下的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以及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及此时资本主义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4. (4) 依据材料四,请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历程中举例论证材料四观点。
  • 37.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时强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指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 (2) 请指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主要举措和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
    3. (3) 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中国逐渐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4. (4)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指出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 (5)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