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一卷开头语中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写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下列有关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司马迁有一定私心,想成一家言论,其叙述主观色彩过于浓厚 B . 希罗多德更注重历史中因果关系的辨析,忽视了历史的真实性 C . 两位历史学家追求客观真实,都以叙事为中心贯通撰写历史 D . 两位历史学家都注重历史的真实性,都有宏大的历史使命感
  • 1. (2023·湖州二模) 1928年,中国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铲起了一杯黄土,汉字鼻祖甲骨文、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等呈现于世,揭开了一个3000多年前的璀璨王朝的神秘面纱。下列关于该王朝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甲骨文成为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的重要资料 B . 妇好墓出土的铜铲证明了当时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C . 四羊方尊反映了当时青铜铸造的工艺水平相当高超 D . 内外服制表明当时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官僚制
  • 1. (2023高一上·饶平期中)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之间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这一愿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隋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汉代。这说明( )
    A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开始于汉朝 B . 接触交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C . 隋唐时期中外交往交流达到顶峰 D . 文化交流融合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 1. (2023高二下·平城期末) 下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 B . 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 C . 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 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
  • 1. (2023·辽宁一模) 《史记》为少数民族立传,记载了环绕华夏的四邻各少数民族如匈奴、百越、西南夷等的历史。这些少数民族列传与其它列传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不存在主次之分。这种民族史撰述体例(   )
    A .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 . 反映了华尊夷卑的思想 C . 蕴含了民族共同体意识 D . 说明了民族交流的悠久
  • 1. (2021高二下·胶州期中) 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读者成分简单,主要是隐逸之士和学生,且数量有限;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这一变化( )
    A . 说明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 B . 提升了宋代官员的政治素养 C . 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产生 D . 有助于增强阶层的流动性
  • 1. (2023七上·深圳期末) 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
    A . 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B . 气候条件变化 C . 西北少数民族崛起 D . 南方经济发达
  • 1. (2023·广东模拟) 如表是两则取自《商君书》的材料。这反映了当时秦国(   )

    《画策》

    “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

    《赏刑》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A . 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 B . 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 . 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 D . 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 1. 西汉末年,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国力日益衰减,官僚机构日趋腐化。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三者结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该现象(   )
    A . 与盐铁专营政策有直接关系 B . 最终导致西汉政权的瓦解 C . 促使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 可佐证王莽改制成效有限
  • 1. (2022高三上·青岛期末)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
    A . 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B . 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C . 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思想 D .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