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如图甲,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该实验最好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为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应该(选填“a”“b”或“c”选项,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像所在的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应该

    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

    b.直接观察光屏

    c.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观察

    (3)实验中小明为了让右座的小红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小明仅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将会(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

    (4)如图乙所示,小明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k1和k2 , 则像k1的像距为(填“v1”或“v2”),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1.2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若在图乙中k1和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块不透明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能看到(选填“只有k1”“只有k2”或“k1和k2”)。

  • 1. 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间隔2.43秒。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v=340m/s)
  • 1. 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kHz到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 1. 小潘同学选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现象更明显;

    (2)小潘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3)小潘将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现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线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当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 、放大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 1. 阅读短文《过冷水》,回答问题。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

    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水的沸腾也需要一个类似的条件,但不是凝结核,而是水中的微小气泡或容器壁表面的微小气泡或容器表面极其微小的裂纹中的空气,否则极易形成过热水。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过冷水的状态是

    A.固态B.固液共存态C.液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水中缺少

    (3)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雨凇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发生时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4)材料中提到的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请根据过冷水的定义,说出过热水是指

    (5)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池塘里的水在0℃以下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做些什么就可以使湖水冻结成冰?(写出一条方案即可)

  • 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m=mm;

    (2)640km=cm;

    (3)1h=s。

  • 1. 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
    A . 夏天,在新疆的沙漠里埋下的生鸡蛋过段时间会变成熟鸡蛋 B . 雨后的天空有时候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C . 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D . 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
  • 1. 2020 年 11 月 10 日 8 时 12 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 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 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 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 1500m/s)

    (1)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

    (2)此海域的深度。

  • 1. 人眼对观察到的景物有暂时的“记忆”,在外界景物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左右,这种特征叫视觉暂留.例如在一张白色卡片纸的正、反面分别画上鸟笼和鸟,让卡片纸快速旋转,当正、反两面交替出现在眼前的时间间隔在0.1s之内时,人眼就能看到鸟在笼中的现象(图甲)。

       

    一些城市地铁行驶在某些区间时,乘客能看到窗外出现清晰的动态广告,往往也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的原理。某段地铁内隧道广告的制作方法如下:在隧道侧壁与车窗相同高度处,沿运行方向每经过距离d,安装一块大小相同的广告灯箱,如图乙。灯箱采用频闪方式实现亮、暗交替,且工作时各灯箱亮、暗同步变化(人的视觉暂留时间以0.1s计算)。

       

    (1)要实现时长15s的广告效果,至少需要安装块广告灯箱;

    (2)灯箱安装好后,调节灯箱发光频率f,控制地铁速度v,当它们满足下述哪种情况时,乘客能看到流畅稳定的广告画面?答:

    A. , 且

    B. , 且

    C. , 且

    D. , 且

    (3)座位上乘客发现正常显示的广告画面突然向地铁前进方向缓慢移动,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 1.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 . 冰雪消融 B . 露珠的形成 C . 霜的形成 D . 冰的形成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