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七亿多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建国以来,土地经营权经历了分、合、分、合的“两分两合”的演变,见证了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变迁的全过程。建国初期,土地经营权第一次“分”的结果是( )
    A . 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B . 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本建设条件 C . 农民长期拥有了土地经营权,为农民架起了由“脱贫”到“致富”的桥梁 D . 农民将土地经营权以流转的形式交由合作社,掀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 1.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工农兵劳模464名。1956年4月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了4703名先进生产者,包括一大批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教育、科技、卫生等行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华罗庚、钱学森、林巧稚等榜上有名。

    ——据《新中国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21世纪初,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显著的价格竞争力,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据《中国工业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超过98%的行政村通了4G移动网络,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全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据《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1. (1) 根据材料一,与1950年相比,1956年全国表彰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13日

    傅作义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结束

    3月5日

    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完成了新形势下工作重心的转移

    4月23日

    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数千年的封建压迫,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1. (1) 根据表中的大事记,概括促成新中国成立的有利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3. (3) 小历同学还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进一步研究,你能否为他再补充一则文献史料,并说明理由。
  •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调整经济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在管理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要学会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 (1) 观察上表,指出我国土地占有情况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粮食生产的成就,指出成就取得的主要政策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中国农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3. (3) 综合以上材料中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谈谈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 1. “之前,国家曾计划……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30%……但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这主要是因为进行了( )
    A . 抗美援朝 B . 和平解放西藏 C . 土地改革 D . 大决战
  • 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 . 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 .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1. 美国有佩戴“雷锋”字样标记的救护队,法国有“老年雷锋”,荷兰有“牛仔雷锋”主动做好事,日本有人设立了“雷锋奖金”。这表明雷锋精神( )
    A .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 成为西方的主流精神 C . 消除了西方国家贫富差距 D . 促进了西方思想大解放
  • 1. 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 .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B . 分配方式由按劳分配向平均分配转变 C .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变 D . 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
  • 1. 截至195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涉及5.7亿人口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 观察下面的折线图,引起1958—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地改革的进行

    ②“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④自然灾害严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