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质粒是独立于染色体或拟核以外的能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一般为1~200kb,常见于原核细胞中。将不含32P的大肠杆菌放到含32P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大肠杆菌细胞内的DNA分子有图I、图Ⅱ两种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质粒与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均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 上述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虚线表示含有32P的DNA链 C . 图示细胞中的质粒至少复制了2次,且遵循半保留复制 D . 复制后形成的子代质粒中嘌呤数和嘧啶数不一定相等
  • 1.  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是传统特产“桂林三宝”之一。桂林豆腐乳是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腐乳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B . 多种微生物参与腐乳的发酵,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C . 豆腐内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D . 腐乳与鲜牛奶的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无差异
  • 1.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入螃蟹种群后形成的以蟹、稻为主导生物的蟹—稻共生生态系统,为探究该养殖体系的优势,科研人员选取多个池塘进行实验。
    1. (1) 中华绒鳌蟹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水生植物、鱼等动物,对腐臭的动物尸体也很爱食,中华绒螯蟹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为
    2. (2) 在设计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时,考虑了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之间合适的比例,这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原理。为确定中华绒螯蟹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池塘中的生物积累量。
    3. (3) 实验塘于6月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10月份收获成蟹,调查各食物种类的生物量(某一时间单位面积内所含的有机物量)结果如下,请回答:

      10月收获期各组分

      生物量t·km-2·a-1

      稻田单作生态系统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

      总生物量

      8674.90

      25123.66

      水生植物生物量占比

      7.91%

      5.81%

      鱼类生物量占比

      0.27%

      0.12%

      中华绒螯蟹生物量占比

      0.20%

      其他

      5956%

      58.69%

      水稻生物量占比

      32.26%

      35.18%

      ①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设计蟹—稻复合生态系统这种立体农业,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有利于

      ②据表中数据分析,加入中华绒螯蟹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③从长期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从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答至少2点)。

  • 1.  拟南芥是公认的模型植物,植物科研的“小白鼠”。拟南芥的果实为长角果,成熟时果荚会开裂并释放种子。科研人员就拟南芥果荚开裂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研究者利用T-DNA插入的方法,获得3个果荚不开裂的突变纯合体甲、乙、丙。其中突变体甲是T-DNA插入到M基因中,导致其编码的M酶活性丧失。M基因由于T-DNA的插入突变为m基因,此过程是基因突变的依据是
    2. (2) 经检测突变体乙是T-DNA插入到E基因中,导致其编码的E酶活性丧失;突变体丙的M酶和E酶活性均丧失。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一

      甲×丙→F1

      F1与F1'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完全开裂:不开裂=1:3

      乙×丙→F1'

      杂交组合二

      甲×乙→F1

      F1与丙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完全开裂:不开裂=1:3

      ①由杂交组合一,(填“能”或“不能”)推出M、m与E、e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理由是

      ②让杂交组合二的F1自交,F2代表型及比例为,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

    3. (3) 现有另一突变体丁,其果荚开裂程度为中等开裂(介于完全开裂与不开裂之间)。经检测其M和E基因均正常,由另一个基因F突变成f基因引起;检测其开裂区细胞内M酶和E酶的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推测果荚中等开裂的原因是f基因
  • 1.  中国科学院欲探究西藏不同海拔地区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分布情况,选取了西藏三个地区亚东乡(海拔2880m)、上亚东乡(海拔3350m)和帕里镇(海拔4300m)进行采样并统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三个测量位点土壤菌群进行调查 B . 可根据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 C . 不同地区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差异,与多样化的植物有关 D . 三个不同地区菌群物种数目差异较大,体现了群落结构垂直分层的现象
  • 1.  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参与有氧呼吸中氧气生成水的过程。研究发现,仅破坏CcO的单个蛋白质亚基,可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变化,能量代谢异常,引发线粒体激活应激信号到细胞核,细胞核中促进肿瘤发展基因的表达量均上升,进而细胞表现出癌细胞的所有特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CcO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破坏CcO后可能引起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B . 癌细胞代谢旺盛,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可能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 C . “核中促进癌变发展基因表达量上升”所说的基因主要是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 . CcO功能的研究表明,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是细胞癌变的诱发因素之一
  • 1.  为探究细菌X侵入小鼠体内后,小鼠免疫应答的方式,某小组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不带特殊病原体的若干健康小鼠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注射细菌X和生理盐水,10天后分离出甲组小鼠的T细胞、甲组小鼠的血清、乙组小鼠的T细胞、乙组小鼠的血清,将这些T细胞或血清分别注入提前一天注射过细菌X的I、Ⅱ、Ⅲ、Ⅳ组小鼠体内,然后逐日检查各组小鼠脾脏内活菌量,结果如图1。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Ⅱ组与Ⅳ组曲线增长趋势相近,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B . 比较I组与Ⅲ组曲线变化的差异,说明活化的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增长 C . 综合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细胞内,且T细胞不能直接杀伤细菌X D . 可初步推测活化的巨噬细胞可能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T细胞,进而杀伤细菌X
  • 1.  针灸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排便异常、夜尿增多、多汗等临床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参与上述症状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 B . 患者夜尿增多是因为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C . 针灸时,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使Na+内流 D . 针灸可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而促进肠道蠕动以改善便秘症状
  • 1.  先天性色素失禁症是X染色体上的Nemo基因失常所致,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个体细胞中只含有Nemo基因,则会导致个体病情严重,在胎儿期就会死亡,而杂合子症状较轻,因此患者通常为女性。某女性杂合子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为该病患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儿子是Nemo基因的携带者,其含有的正常基因一定来自父亲 B . 可确定是该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儿子患病 C . 该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两条X染色体互换产生含等位基因的异常配子 D . 该夫妇计划生育第二个孩子,正常情况下,所生婴儿是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3
  • 1.  某科研团队构建了一套由硅纳米线和细菌组成的人工光合系统,可生产出O2和乙酸盐。硅纳米线阵列可以吸收太阳光,并利用光生成电子传递给负载在纳米线上的细菌,作为细菌固定、还原CO2的能量来源。该系统的光能转化效率超过了大部分高等绿色植物的自然光合作用效率,极大地助推了地球温室效应问题的解决。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人工光合系统的硅纳米线(阵列)相当于绿色植物的(答一种物质),该物质在叶绿体中的作用是
    2. (2) 有些光合细菌光反应的底物是H2O,而有的却是H2S,该人工光合系统中的细菌光反应的底物应该是H2O,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若要通过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可以采用法进一步研究。
    3. (3) 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于大部分高等绿色植物的,从对光能的利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4. (4) 已知该人工光合系统中将热醋穆尔氏菌和Au纳米团簇结合形成Au-细菌进行CO2的固定、还原,过程如图2所示。已知WLP通路是一种古老的碳固定通路,是Au纳米团簇。该细菌中的生命活动相当于光合作用的过程,该细菌相当于叶肉细胞中的(填具体场所)。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