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若棒状杆菌中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的酶,不能在缺少精氨酸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则称之为精氨酸依赖型菌。野生型棒状杆菌经诱变、筛选获得精氨酸依赖型菌的过程如图所示,过程①将紫外线照射处理过的菌液接种在甲培养基上,待培养至菌落不再增加时,将甲培养基中的菌落转移到乙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B . 培养基乙中缺乏精氨酸,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C . 下一步应从培养基乙中选出A菌株作为所需菌种 D . 紫外线照射还可以导致谷氨酸棒状杆菌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 1.  Ti质粒上有vir区和T-DNA区,vir区决定T-DNA的转移。研究人员将vir区和T-DNA区分离,开发了包括微型Ti质粒和辅助Ti质粒的双元载体系统。利用该系统,将抗草甘膦基因(cp)导入大豆中,培育抗除草剂(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双酶切可将cp基因以正确方向插入微型Ti质粒。已知cp基因的a链为转录的模板链,则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应分别加入酶和酶的酶切位点。
    2. (2)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过大时难以操作,转化效率较低。研究人员在构建微型Ti质粒时删除了生长素基因和细胞分裂素基因,这样做的优点是(答出2点)。T-DNA从农杆菌转移到植物细胞中时始于右边界止于左边界,在T-DNA的转移过程中会出现不完整转移现象,若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作报告基因研究T-DNA的转移,则GFP应构建在紧临(填“左”或“右”)边界的位置。
    3. (3) 将微型Ti质粒上重组了cp基因的农杆菌与含辅助Ti质粒的农杆菌混合,一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得到含双元载体的农杆菌。在含双元载体的农杆菌中,辅助Ti质粒的作用是
    4. (4) 用含有cp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大豆愈伤组织,筛选出转cp基因的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的过程,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叫阶段。此阶段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是因为
  • 1. 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会抑制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大豆体内的 GmMYC2 基因表达会抑制脯氨酸的合成,使大豆的耐盐能力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通过检测DNA的碱基序列确定该DNA是否发生甲基化 B . 基因发生甲基化的过程中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生成与断裂 C . 若GmMYC2 基因发生甲基化,则可能会提高大豆的耐盐能力 D . 脯氨酸的合成可能增大了大豆根部细胞细胞液的渗透压
  • 1. (2024高一上·茂名期末) 将蚕豆植物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只有将保卫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时,才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B . 刚从清水转入0.3g/mL蔗糖溶液中时,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将逐渐增加 C . 清水中保卫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D . 蔗糖分子扩散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 1. (2024高三·贵阳模拟)  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森林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不同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同,可使群落呈现一定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B .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 . 影响森林中不同高度的林窗及林下生长各种生物的主要因素均为光照 D . 黄鹂与杜鹃的食性、栖息空间完全相同,两种鸟占据的生态位也不一定相同
  • 1.  如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法,选用此方法的理由是。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其属于(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呈“S”型曲线变化。
    2. (2) 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3. (3) 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②建立,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生态走廊”,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 1. 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种类型的细菌(   )
    A . 无毒性的R型细菌和有毒性的S型细菌 B . 有毒性的R型细菌和无毒性的R型细菌 C . 只发现有毒性的S型细菌 D . 只发现无毒性的S型细菌
  • 1. 某植物花色的深浅有五种层次,分别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色,现有深红和白色的两株植物杂交,产生的F1全为中红花,F1自交得F2 , F2中各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色=1:4:6:4: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植物含有的显性基因数量越多,花的颜色越深 B . 该植物五种层次的花色中,中红花的基因型最多 C . 淡红花植株随机传粉,子代全是淡红花 D . 红花植株自交,子代可能出现深红花
  • 1.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局部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b段细胞中一定有姐妹染色单体 B . ab段细胞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C . cd段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与体细胞相同 D . cd段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是体细胞的两倍
  • 1. 如图1所示为某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