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它“展示了一副宏伟的建设蓝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1. 有人总结了一个政权三部曲: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建设。下列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政权巩固性质的事件(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②土地改革

    ③抗美援朝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③
  • 1. 1953—1957年,苏联帮助我国兴建156个工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额的44.3%,中部地区占32.9%,西部地区占20%。可见,这时期我国工业布局的中心是在( )
    A . 东南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东北地区 D . 西南地区
  • 1. “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二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 民主法治遭践踏 B . 科技文教事业被摧残 C . 国民经济遭受损失 D . 党和国家优秀干部被排挤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民多年以来的追求。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失误。

    材料二:

    1. (1) 依据材料一提炼一个观点。
    2. (2) 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写一篇历史小短文。文中必须包含上述探索过程的六个史实并加以论述,再谈谈你从这一过程中得到的启示。表述成文,史实准确,字数不少于150字。
  • 1. (2023八下·德惠期中) 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指的是(   )
    A . 渡江战役的胜利 B . 开国大典的举行 C .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 海南岛的解放
  • 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
    A . 抗日战争 B . 淮海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抗美援朝
  • 1.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 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国家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政策 C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D . 建立起政治协商制度
  • 1. 毛主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把“天堑”变成“通途”的建设成就是( )
    A . 宝成铁路 B . 武汉长江大桥 C . 青藏公路 D . 包兰铁路
  • 1. 下面是八年级(1)班同学为黑板报准备的内容。由此可知,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啥是丢人?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才是真正的丢人。

    ——焦裕禄

    A . 反抗侵略的英雄 B . 艰苦奋斗的楷模 C . 改革开放的先锋 D . 执政为民的公仆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