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完成“读后感写作指南”。

    【示例】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王小波

    老人驾着船去出海,带回来的却是一副大得不可思议的鱼骨。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我读到了一个英雄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只有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和纯洁到如同两滴清水的人物。 然而,它却那么清楚而有力地揭示出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在我看来,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这样的故事更动人,再没有什么搏斗能比这样的搏斗更壮丽了。

    我不相信人会有所谓的“命运”,但是我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限度”总是存在的。再聪明再强悍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总是有限度的。老人桑地亚哥不是无能之辈,然而,尽管他是最好的渔夫,也不能让那些鱼来上他的钩。他遇到他的限度了,就像最好的农民遇上了大旱,最好的猎手久久碰不到猎物一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限度,仿佛是命运在向你发出停止前行的命令。

    可是老人没有沮丧,没有倦怠,他继续出海,向限度挑战。他终于钓到了一条鱼。如同那老人是人中的英雄一样,这条鱼也是鱼中的英雄。鱼把他拖到海上去,把他拖到远离陆地的地方,在海上与老人决战。在这场鱼与人的恶战中,鱼也有获胜的机会。鱼在水下坚持了几天几夜,使老人不能休息,穷于应付,它用酷刑来折磨老人,把他弄得血肉模糊。这时,只要老人割断钓绳,就能使自己摆脱困境,得到解放,但这也就意味着宣告自己是失败者。老人没有做这样的选择,甚至没有产生过放弃战斗的念头。他把那条鲨鱼当作一个可与之交战的敌手,一次又一次地做着限度之外的战斗,他战胜了。

    老人载着他的鱼回家去,鲨鱼在路上抢劫他的猎物。他杀死了一条来袭的鲨鱼,但是折断了他的鱼叉。于是他用刀子绑在棍子上做武器。到刀子又折断的时候,似乎这场战斗已经结束了。他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武器,他又遇到了他的限度。这时,他又进行了限度之外的战斗;当夜幕降临,更多的鲨鱼包围了他的小船,他用木棍、用桨、甚至用舵和鲨鱼搏斗,直到他要保卫的东西失去了保卫的价值,直到这场搏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他才住手。

    老人回到岸边,只带回了一条白骨,只带回了残破不堪的小船和耗尽了精力的躯体。人们怎样看待这场斗争呢?

    有人说老人桑地亚哥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尽管他是条硬汉,但还是失败了。

    什么叫失败? 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

    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老人到海上去,不能期望天天有鱼来咬他的钩,于是他常常失败。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如此看来,老人没有失败,老人从未放下武器,只不过是丧失了武器。老人没有失去信心,因此不应当说他是“失败了的英雄”。

    那么,什么也没有得到的老人竟是胜利的么? 我确是这样看的。我认为,胜利就是战斗到最后的时刻。老人总怀着无比的勇气走向莫测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战胜的。

    他和其他许多人一样,是强悍的人类的一员。 我喜欢这样的人,也喜欢这样的人性。我发现,人们常常把这样的事情当作人性最可贵的表露:七尺男子汉坐在厨房里和三姑六婆磨嘴皮子,或者衣装笔挺的男女们坐在海滨,谈论着高尚的、别人不能理解的感情。我不喜欢人们像这样沉溺在人性软弱的部分之中,更不喜欢人们总是这样描写人性。

    正像老人每天走向大海一样,很多人每天也走向与他们的限度斗争的战场,仿佛他们要与命运一比高低似的。他们是人中的强者。

    人类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他们把飞船送上太空,他们也用简陋的渔具在加勒比海捕捉巨大的马林鱼。这些事情是同样伟大的。做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而那些永远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强者与弱者的命运是不同的。弱者不羡慕强者的命运,强者也讨厌弱者的命运。强者带有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弱者带有人性中软弱的一面。强者为弱者开辟道路,但是强者往往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为大腹便便的游客打鱼一样。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选自《沉默的大多数》)

     读后感写作指南

    项目

    具体策略

    开篇

    文章开头用简短的语言表明自己对本书的总体印象是个不错的办法

    中间部分

    要寻找书中那些机智、动人或有力的话语,并对它们产生的背景做一番描述

    结尾

  • 1. 任务三实践巩固

    《中学生读书》杂志拟增加一个特辑,征集关于读(观)后感的文章,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栏目及征稿要求

    ◎阅读时光

    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书写你的读书经历。

    ◎佳片有约

    就某部电影或电视剧写一篇观后感。

    ◎热线求助

    给困惑中的小语写一封信,教他如何写读后感。

    ◎我读我说

    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写一篇读后感,与他人分享阅读的发现。

    ◎观点采撷

    以《阅读贵在    ▲    》为题,写一篇文章,发表你对读书的看法。

  • 1. 任务二查阅书评
    1. (1)  你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去查找或收听优秀书评。

      ①读书报刊 ②读书节目 ③读书网站 ④作家读书随笔

    2. (2)  阅读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优秀读书随笔,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
  • 1. 任务一展板评星
    1. (1)  学完本单元后,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就这个单元的某篇课文写一则200字左右的随感。下面是四位同学的作业,请你给它们评星,并说明理由。

      A.作者所描绘的地方是一个美丽的桃花源。这里土地平旷,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清澈的池塘、挺拔的桑树,男女老少都安居乐业,其乐融融。村中的人最为热情,每家每户都争着招待外来的人,老人与小孩在壮年人的照顾下过得无忧无虑。我真喜欢这儿!

      ——《〈桃花源记〉随感》

      评星:☆☆☆☆☆

      B.《蒹葭》中诗人用蒹葭来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思念,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现出诗人不停地从河的上游到下游来回寻找爱人的踪迹,以至于出现了幻觉。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蒹葭〉随感》

      评星:☆☆☆☆☆

      C.人之所以被称为高等动物,那是因为人有毅力。《蒹葭》一诗中的主人公为追随、寻觅伊人,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步伐。生活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有想到达的远方、想追寻的人,既然如此,何不像他那般努力? 也许最后“伊人”早不复存在,但你会发现在努力的路上,你已到达了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蒹葭〉随感》

      评星:☆☆☆☆☆

      D.《核舟记》所记载的修狭桃核,“为人五”“为窗八”,又能清楚地看到许多人的神态动作,可见手艺人的技艺高超。但如今许多传统手艺都渐渐消失,小时候听过的吆喝声,如今难觅踪影,小巷总是空荡荡的,感觉似乎少了点什么。正如《老木匠桑伯》里写的一样,那是手艺人一生挚爱的事情啊,快节奏的生活却已经抛弃他们了,他们喘不过气了。

      ————《〈核舟记〉随感》

      评星:☆☆☆☆☆

      理由:

    2. (2)  展板评星活动之后,小组同学围绕“怎样写好读后感”展开了讨论。请写下讨论结果。
  • 1. 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区别?
  • 1. 翻译下面文中的句子。
    1. (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2)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讲信睦 盖简桃核狭者为之 B . 矜、寡、孤、独  人不亲其亲 C . 男有 长约八有奇 D . 大同 此之大丈夫
  • 1. 词类活用。
    1. (1) 故人不独其亲
    2. (2) 不独其子
    3. (3) 使有所终
    4. (4) 有所用
    5. (5) 有所长
    6. (6) 闭而不兴
  •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虽有至 不足为外人 B . 不知旨也 此之谓乎 C . 然后能自也 始一 D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