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
    A . 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 B . 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 C . 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 D . 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
  • 1. 17世纪后期,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南迁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并把此地经营为富庶的小邦(亦称“港口国”)。乾隆年间官方文献评价其“宫室与中国无异,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其风俗重文学,好诗书……子弟皆彬彬如也”。这体现了( )
    A . 清朝开明的民族文化政策 B . 双方对中华礼教的认同 C . 宗藩朝贡体系的深入发展 D . 移民社会呈现多元色彩
  • 1. 《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 )
    A . 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B . 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 C .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 . 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
  • 1. 下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

    A . 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B . 表明主战场发生明显变化 C . 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D . 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 1. 1981年我国发行的国库券(见下图),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国库券是实物型的对内国债,一定条件下可以流通转让。1996年国库券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库券的发行旨在( )

    A . 调控计划体制下的国家经济 B . 提升城乡居民的投资收益 C . 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 D . 创新改革开放的货币形式
  • 1. 有学者认为:元朝大一统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版图辽阔,而且表现为对边疆控制的强化。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了元朝“皆赋役之,比与内地”。元朝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
    A . 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 B . 在澎湖设置巡检司经略台湾 C . 设理藩院,管理吐蕃地区 D . 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管理河西走廊
  • 1. 北魏接受了汉人筑城防御的观念和方法。在面对柔然袭击边境时,北魏一个鲜卑出身的将领源怀认为“用夏制夷,莫如城郭”,建议筑城置戍以防守边境。这说明当时( )
    A . 南方政权林立 B . 统一条件成熟 C . 民族交融加深 D . 经济得到恢复
  • 1. 据宋人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谓之契丹官,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谓之汉官,南枢密、南宰相”。这一官制对应的政权是( )
    A . B . 西夏 C . D .
  • 1. 1313年,元朝宰相向皇帝上奏:“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程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据此可知,元朝( )
    A . 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B . 利用程朱理学巩固统治 C . 市民文化得到发展 D . 积极推动儒学的社会化
  • 1. 某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
    A . 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B . 推广了西方科学技术 C . 拉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D . 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