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8七上·湖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邓稼先

    杨振宁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

        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他是当之无愧的。

        ……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1. (1)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部分是引子,或者叫前言。简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民族情结,以此为背景引出邓稼先。 B . 第一部分写出邓稼先是历史人物,突出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巨大的科学家。 C . 第二部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主要贡献,点明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的重要地位。 D . 第二部分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主要记叙了邓稼先一年多时间内做了三次手术,最后大出血去世。
    2. (2) 概括“我不能走”这部分的内容。
    3. (3) 品析语言。

      ①“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从修辞手法角度)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从句式角度)

    4. (4) 分析“我不能走”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
    5. (5) 通读全文,说说选文哪些地方体现作者的“传统眼光”和“历史视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