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
  • 1. 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 (1) 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 mm,如左图所示。
    2. (2) 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填“厚”或者”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 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3. (3) 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填“上”或“下”)移动。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0八上·龙华期末)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测量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如图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把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能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 (3)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需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
    4. (4) 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选填“左”或“右”)移。
  • 2. (2024八上·城关期末) 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1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的一张白纸上,再准备A、B两支相同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2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S、T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S′、T′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像的位置。
    1. (1) 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2. (2) 该同学根据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该同学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恰当的原因是
    3. (3) 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相隔较远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 (4) 实验很长时间后,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在水平桌面上完全重合,检查发现玻璃板仍然是垂直水平桌面的,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可能的原因
  • 3. (2023八上·新泰期末) 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 (1) 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
    2. (2) 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 (3) 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的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条成像规律;
    4. (4) 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