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18高二上·沈阳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中西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

        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抒发了杜丽娘出自本性的热爱自然与青春,追求幸福和美好的纯真情感,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实现。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及其故事搬上舞台,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

        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文人们的极高赞誉,广大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等,通俗易懂。

    材料二:莎士比亚戏剧应和着文艺复兴的声势,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对欧洲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不可忽视的是,莎士比亚戏剧还卷入了一个巨大的历史际遇;随英语世界扩张和世界文化的西潮东渐之风浸润到各大洲,最终传遍了全球。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后莎士比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