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 阅读

    长长的山路

    沈念

    ①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弯曲环绕,通往外面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在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②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泞的路,坑坑洼注,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一身脏泥衣。我每天上学必经此路,想躲也躲不了,想逃也逃不掉。在校门前的三叉路口,我曾发誓,将来要逃离闭塞的村子,要去山外的地方。

    ③寨子里的祖训是,穷也要有穷担当,不求人,凡事靠自己。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村子早就把路修成了水泥路,但寨子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

    ④父亲也不是没找过乡长。乡里的书记调任新的岗位,暂时由田乡长代理书记。那天父守在外面,瞅乡长办公室没人的一个空档,进了门,又要讲烂路的状况,但刚抬起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父亲本来就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湿湿的不是滋味。后来有乡干部说县长要来,他当时心一硬,决定豁了出去。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牌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对村民有个交代。  

    ⑤那天,村干部是集中在礼堂开会,龙县长坐在讲台上讲话,字正腔圆,听得到声音在墙壁碰撞。父亲站在外面,龙县长的讲话碎片似的飘进耳中:“农村广阔天地,不能死脑筋搞农业,我们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⑥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看到父亲站在空闲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军绿色裤子的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

    ⑦“县长,帮我们修路。”父谢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沉滞,县长的表情凝重。

    ⑧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乱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几个干部无从下脚,落在后面。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巴,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走这条路?

    ⑨父亲说,祖祖辈辈。

    ⑩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

    ⑪龙县长摇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月月走,天天走的。

    ⑫父亲回村,召开村民大会,第一句话就是,到修路的时候了。村民掂量着父亲的话,热情高涨,交头接耳,说龙县长讲得真好,又说父亲有胆识,没米下锅的人才敢破釜沉舟,还说,我们山寨人走好路、过好日子的时候也快要到了。

    ⑬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凿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

    ⑭修路接近尾声,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⑮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而旁是农家乐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是幽美的峡谷和明亮的旷野。那么多从路上经过的人,帮父亲和这座古老的山塞铭记着一条山间长路的故事。

    (节选自《长路与短句》,有删改)

    1. (1) 为了修路,父亲采取了哪些行动?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行动过程

      行动结果

      找乡长申请修路 

      拦住县长请求修路

      县长实地调查路况 

      召开村民大会

      修成柏油新路

    2. (2) 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简要概括。
    3.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线的句子。

      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红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4. (4) “路”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味。本文“长长的山路”象征什么? 请结合山路的前后变化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