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
  • 1. (2024八下·榕江月考)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下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黑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浅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 (1) 分析图①到图④,随着吡虫啉的使用,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 (2) 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和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 (3) 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