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4六上·福清期末) 阅读文言文《广陵散绝》,完成练习。

    广陵散绝

    嵇中散临刑东市 , 神气不变,索琴弹 , 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请学此散 , 吾靳不与 , 《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 , 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悔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嵇中散:即嵇康,曾任三国魏的中散大夫。临:面对。②《广陵散》:古琴曲名,嵇康善弹此曲。③散:指《广陵散》。④靳:爱惜。⑤太学生:当时最高学府就学的学生。⑥文王:即西晋司马昭。

    链接:

    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史称“嵇中散”。时司马昭弑君篡位后,极力拉拢嵇康,嵇康不从,后招忌恨被杀。

    1. (1) 根据文意,下列哪个字的理解有误?(    )
      A . 之(指琴) B . 尝(品尝) C . 固(坚持) D . 寻(不久)
    2. (2) 下列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    )。
      A . 嵇中散/临刑/东市 B .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C . 吾/靳固/不与 D . 太学生/三千上/书
    3. (3) 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学生向文王上书三千言,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 B . 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嵇康拜他们为师,文王不同意。 C . 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嵇康不同意。 D . 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
    4. (4) 结合短文及链接相关信息,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嵇康形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