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凉山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各 题。

    丁字路

    熊兴保

    ①正值洞庭湖区油菜花开时节,层层叠叠的花儿在明媚春光里金灿灿的,生机勃发,流光溢彩。 清明回乡祭祀,离开柏油公路向左拐,穿行一段油菜花海就到了我的老家,老家离公路就一里半地。

    ②老家门口这条路与通往外面世界的公路形成了一个T字形,俗称“丁字路”。 小时候大人们常说:出门丁字路,吃苦在后头。 小时候并不懂大人话中的深意,只有无边无际与无忧无虑的  玩耍和游戏。夏天里,脱光衣服跳进沟渠里玩水,烈日把后脖颈晒得通红。到了秋天,偷偷躲在风影婆娑的甘蔗地里尽享甘甜,湖区很少种植水果,甘蔗就是小孩子心 中的美味。 冬天下雪,小伙伴们在丁字路上堆雪人,打雪仗,眉宇粘满雪花,一屁股溜下沟渠,试图去踩碎结得厚厚的冰凌。 春暖花开的时候,丁字路上就成了小孩子的游乐场,一把甩掉棉袄,滚铁圈,打陀螺,跳长绳,捉迷藏。 疯够了,玩累了,爬上高大繁茂的桑树偷吃酸甜的桑葚,留下满嘴的紫黑。

           ③丁字路承载了太多孩提时代的快乐,也镌刻着无数苦难的灰色记忆。

    ④那是一个极度贫困的时代,我记忆深处里经常要去邻居家借东西。炒菜没油了,母亲要我拿着油罐子去东家借几调羹油,没米下锅了,母亲就要我去西家借两升米。 每次母亲都有交代,借了邻居的东西一定要记清楚,有借必还,如果是平升借来的米,下次务必堆尖还回去。 实在没有借到米,我们兄弟就饿着肚子去上学。 记得深秋季节,旧鞋子已经穿破不能上脚了,大人农忙新鞋子还没有纳好,我们上学路上就光着脚丫,赤脚踩着枯草上的白霜,刺骨的凉意直窜心底。 冬天上学,穿的棉裤常常是破旧不堪,在冰冷透风的教室里两腿冻得直打寒颤。那时候读书不觉得苦,苦难都来自于饥饿与严寒。

    ⑤也有无数的亲情与美好照亮了儿时的天空,而天空的光辉又丝丝扣扣地温润了丁字路上每一寸泥土。

    ⑥母亲经常挑着蔬菜去镇上卖,鸡叫三遍的时候她就准时把我从梦中叫醒,我提着个马灯走在前面,母亲挑着一大担自家菜园采摘的瓜果蔬菜走在后面。这丁字路是黄泥巴路,雨过天晴总是坑坑洼洼。马灯光线微弱,还没睡醒的我眼睛都睁不开,稍不小心就会被磕倒摔跤。这时母亲就会递给我一节甘蔗,或者是一根昨晚煮好的玉米棒。嘴里有了美食,瞌睡就会跑得无影无踪了。

           ⑦有一次我生病了,病得非常严重,为了不耽误白天生产队的劳动,父亲每天天不亮就背着我去镇上打点滴。走完丁字路上公路,还要走六七里地才到镇上卫生院。 父亲有点儿胖,背着我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 父爱如山,我就趴在“山 ”上睡觉。 父亲背着我整整打了两个月的点滴,才 帮我捡回一条小命。

    ⑧念高中之后,只能周末回 家了。上了大学之后,我就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来。再到后来,我仅仅春节回一趟老家。家乡的这条丁字路逐渐变成了一种念想,一个浓缩儿时记忆的符号,时不时 地进入梦乡。 大人们说的“ 出门丁字路,吃苦在后头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是父辈在谆谆教诲 子女:如果不吃苦,不奋斗,你就只能困守在方寸之间的家门。

    ⑨父母相继作古之后,每年清明节是必回老家的。 儿时的丁字路,依旧还是丁字路,早些年已经铺上了水泥地面,所有撒落在泥巴路里的记忆都已被光洁的水泥路面封存。 父母就安葬在 丁字路边不远处,墓地绿草葱茏,松柏常青。 长方形的墓碑上刻着:父爱如山,高山仰止;母爱如溪,潺潺湲湲;父母之言,言犹在耳。

    ⑩墓地周边就是广袤无垠的油菜花海,几支油菜花穿过篱笆斜伸过来,在绿草映衬之下尤其显得金黄瑰丽,春风吹拂,摇曳生姿。花香阵阵扑鼻,花海渐迷人眼。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好年。

    (选自《湖南日报》有删改)

    1. (1)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品味文中第⑥段的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嘴里有了美食,瞌睡就会跑得无影无踪了。

    2. (2)  围绕“丁字路 ”,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3. (3)  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请作简要分析
    4. (4) 请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