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 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要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①。武谓惠②等:“屈节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旗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勾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瓶燕乳⑥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施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受辞:听取供词。②惠:人名,指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③煜火:微火。④幽:囚禁。⑤瓶:公羊。⑥瓶乳:公羊生了小羊。⑦廪食:配给的粮食。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便得一山 B . 此之谓失其本心 安陵君其许寡人 C .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野芳发而幽香 D . 须发尽白 强饮三大白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 . 【甲】文第一段由对比引出论点“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就是“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紧接着阐述道理,孟子先从反面举例论证,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C . 【乙】文中苏武义不受辱,以死报国,他认为作为使节被扣受审,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朝廷的使命,因而自杀,后因抢救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 D . 【乙】文通过记叙苏武在匈奴经受种种磨难,终不投降,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之人。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②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抵。

    4. (4) 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结合甲文内容举例说明。
    5. (5)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苏武是不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