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覃塘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竹笋印象

    ①春日,天空中淅淅沥沥地洒下雨丝,竹笋悄悄地从土里冒出了头。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浑身充满力量的竹笋便猛地抬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捅破大地,一跃而上。或许从蚂蚁的视角来看,那就如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直入云霄。

    ③高中时一位同学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在荣誉墙的格言上写道:“像竹笋一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

    ④在高一,他算是班里的“拖油瓶”,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学习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自甘堕落,和顽劣者沆瀣一气,而是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刷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诗经有言:“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的口感。只有亲口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一枚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候的我们,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我们自以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淳朴。

    ⑥“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她说,不能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看看竹笋,不妖不艳,踏踏实实,长大后还十分虚心。所以才能冠名“竹林七贤”,为历代隐者所钟爱。当然,还要有足够厚的脸皮。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早一点破土,多长高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⑦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某次上台的机会,单位领导因此便没能发现她这匹“千里马”。她一想起这件事就会皱起眉,经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知道竹笋听到母亲的评价会是如何表情?或许在那满是泥泞的外皮下,也有一张因害羞、紧张而红扑扑的脸吧。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

    ⑩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选自《羊城晚报》,文/仇士鹏,有删改)

    1. (1) 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面内容。

      段落

      竹笋生命的阶段

      外形

      品质

      刚出土

      如巍峨的金字塔

      ③~⑤

      幼年

      无比笨拙,天真淳朴

      ⑥~⑦

      不妖不艳

      虚心,谦逊

    2. (2) 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浑身充满力量的竹笋便猛地抬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捅破大地,一跃而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从修辞的角度)

    3. (3) 选文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 (4)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一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表达自由;三指结构多变,成篇比较自由。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请从取材的角度分析选文是如何体现“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