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重庆市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远去的故事

    奇遇

    ①奶奶去世后,大家一起整理她的遗物。

    ②那是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奶奶还不到二十岁,大眼睛,圆脸蛋,皮肤很白,羞涩地低头笑。两条粗黑的辫子搭在她的肩上。还有那个年代标志性的白色短袖衬衫,很有女学生的味道。

    ③我小时候就有过许多关于她的困惑。本地的孩童都知道熊嘎婆的故事,和《小红帽》异曲同工:一只熊伪装成老奶奶的样子,企图吃掉一对姐弟。年幼的我对这段故事非常着迷。夏日的夜晚,在漆黑一团的床铺上,我和奶奶并排躺着。我要开始了。

    ④“奶奶奶奶,你的背为什么这么驼?”“哦,以前被烧水壶烫伤了,就再也直不起来了。”“奶奶奶奶,你的头发为什么这么短?”“哦,驼背以后洗头不方便,就剪短了。”她撑起上身,在暗夜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奶奶奶奶,你在干什么呀?”“哦,我在找抽条打你,还不睡觉尽瞎问。”

    ⑤其实奶奶从来不舍得打我。她只舍得给我打毛衣。狗的猫的,鲜艳的颜色配上简易的图案。放现在看,那些毛衣颇有几分复古回潮的时髦感。但我不忍心看她打毛衣的样子:她双手揣着两根长长的毛衣针,毛衣线像漏网的鱼在双针布设的陷阱里穿梭自如,她低着头把双眼努力送近,时不时地扶一下老花眼镜……后来她的视力每况愈下,就再也没打过毛衣。我有理由怀疑,她的眼睛是为我牺牲的。

    ⑥我幼年时的暑假,大多是在奶奶家里消磨殆尽。我迷恋她门前的盆栽花。奶奶门前的阳台上搁满了雪白的栀子茉莉,还有妖娆多色的指甲花。指甲花,那是少女心和公主梦的天然材料。奶奶教我把花摘下来揉碎,拿盐腌着,再贴到指甲盖上。用不了一小时,指甲就被染色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识美妆的魔力。

    ⑦我也迷恋奶奶的厨艺。她擅长打造最简单的食材。例如她做的炒丝瓜,甘甜可口又很解暑。有段时间我缠着她每天都做,我吃得很开心,但她却挨了批评。原因是我妈打电话来闲聊时,我告诉她每天都吃丝瓜。她怕丝瓜没营养,责怪奶奶不该总给孩子吃这些。

    ⑧奶奶喜欢和我聊天,炒菜的时候聊,吃饭的时候聊,连洗澡睡觉也聊。前些年她因手术住院,我每天早出晚归,伏在床边上和她聊天。连护士看到都说:“26床的左婆婆是早就好了吧,一直和她孙女说个没完。”

    ⑨儿时的暑假,日落时分,我俩坐在阳台的凉席上乘凉。两人会各背一句唐诗,谁接不上谁就输。输的人要替对方按肩。或是一人拿一把蒲扇,轮流为对方扇十下。公平,公正,民主,平等。

    ⑩暑假结束后,我想念她,就会给她写信。她的眼睛不好,但爷爷会替她读出来。她担心写信妨碍我的学习,劝我别再写了。但每次爷爷念给她听,她又很高兴。

    ⑪奶奶的故事太多,有太多的后来了。但是所有后来都会有结局,总有一个担当大任,驮着故事渐渐远离。奶奶门前的茉莉很脆弱,轻易地就跪拜在大一点儿的风雨后。但时间

    是打不过它的,因为春天总来行侠仗义。但我的奶奶呢,她会背诗、会做饭、会打毛衣、会讲故事……她比任何花草都厉害,却抵不过时间的倾倒。她一坍塌,我的童年就坍塌了。

    ⑫因为工作我没赶上她的葬礼。有遗憾,也有庆幸。庆幸没有亲眼见过她下葬的模样,只认得暑假里的她,所以后来好几年,我都忘记她已经去世。每常惦记着回老家了去看望她,思索一会儿才想起那张黑白照——她早就不在了。

    ⑬或许世事转瞬即逝,但奶奶的故事永恒。

    ⑭那些傍晚和夜晚,也是永恒的。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 (1) 本文围绕“我”和奶奶间的往事展开,请根据内容补充事件。

      “我”看熊嘎婆的故事后,问奶奶许多问题→①→奶奶擅长打造简单食材,曾经常为“我”炒丝瓜→②→“我”暑假写信给奶奶,她读信很开心。

    2. (2) 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及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朝:我觉得第⑪段中“奶奶门前的茉莉很脆弱,轻易地就跪拜在大一点儿的风雨后。但时间是打不过它的,因为春天总来行侠仗义。”写得很有意思,你认为呢?

      小阳:是的,这句话(赏析句子)我们写作时也可以巧用修辞,为文章添彩!

    3. (3) 第⑪段中“坍塌”出现了两次,请分别解释二者的含义。
    4. (4) 有人认为本文题目“远去的故事”不好,应改为“我的奶奶”,你觉得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5. (5)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提到熊嘎婆的故事,体现了孩子的童真与好奇心,也为后文“我”因着迷而不断问奶奶问题的情节做铺垫。 B . 第⑫段提到“遗憾”是因为“我”没能回去参加她的葬礼,“庆幸”是因为没有看到她下葬,便常忘记她已经去世的事实。 C . 文章写“我”与奶奶间的往事,详略得当;塑造了奶奶默默付出、厨艺好、懂女孩爱美之心的形象,她犹如“我”的一位益友。 D . 本文语言清新隽永、生动有趣,让读者与作者感同身受:与奶奶相处时的轻松快乐,以及奶奶去世后的伤感、痛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