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大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拯救“网瘾老人”需要多管齐下

    张玉胜

    ①前不久,千万粉丝主播“秀才”账号被封一事冲上热搜。据公开报道,“秀才”的粉丝多为中老年女性,有“中老年妇女收割机”“养老金杀手”之称。此事引发网友对老年人线上社交之困的热烈讨论。刷短视频、交友婚恋、网络购物、在直播间打榜应援……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放飞自我,有的甚至“茶饭不思”,深陷其中,成为“银发低头族”。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向记者发出了类似惊叹:“我的父母染上‘网瘾’了,怎么办?”(9月26日《法治日报》)

    ②说到沉迷网络,人们第一反应往往是对青少年群体的担忧,然而近年来的“网瘾群体”却出现了老龄化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网民占网民整体比例快速上升。截至去年底,老年网民规模已达1.53亿。一些调研报告显示,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至6小时。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和网络群组,刷手机昼夜颠倒、茶饭不思,已成为一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③相较于沉迷网络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银发低头族”或会对其身心健康具有更大危害。年龄增长本已造成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和老化,长时间使用手机,势必会对眼睛、颈椎造成更大压力;长时间无规律生活,也会导致胃肠系统功能紊乱。不仅如此,鉴于老年人网络知识匮乏,极易被伪科学迷惑,甚至稀里糊涂地泄露个人信息,成为电信诈骗的忽悠目标,从而带来包括人身安全、财产等一系列风险。一些老年人热衷网络购物,轻信主播忽悠,家里快递堆积如山;还有的深陷网络骗局,被骗钱骗感情。透过记者采访可知,老人们普遍具有“孤独感”和“脱节感”,热衷网络社交是为了寻求“归属感”。这或与“银发族”独居、空巢等现象不无关联。在虚拟生活空间里,他们可以率性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缓解精神空虚;而由从众性带来的虚幻安全感,又极易让其产生“紧跟时代步伐、不被边缘落伍”的归属成就感。

    ④帮老年人远离“网瘾”,不能一刀切地硬性“断网”,而需要因势利导地综合施策。这亟须国家、社会、企业和家庭等多个层面的多管齐下。破解老年人孤独寂寞心理,子女要率先放下手机,走出网络沉迷,多抽时间陪伴父母,并引导老人养成积极健康有节制的生活习惯;网络平台要管理好内容,对含有误导、欺诈等内容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在其应用系统内可加入自动弹出“已使用时问”或“请注意休息”等提示性功能,帮助老年人自制;要设置便捷的投诉机制,方便举报查处。手机生产厂家也应生产并安装专门针对“网瘾老人”的“防沉迷系统”,超出时间便自动关闭有关软件,只保留接打电话功能。

    ⑤在现行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虽不乏对老年人权益的保障性举措,但尚无对其网络行为保护的具体明确且具实操性条款,这就需要国家从立法层面予以完善制度设计。社会上的老年大学要努力适应老年人求知、求变、求新心理,吸引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投身终身学习;社区应多组织户外活动,增强文娱吸引力,并加快社会设施的适老化、无障碍化建设,为老年人走出家门、远离网络提供便利。

    (来源:燕赵晚报)

    1. (1)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千万粉丝主播“秀才”账号被封一事冲上热搜引出当前社会现状:一些老年人身陷网络,成为“银发低头族”。 B .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述了“近年来的‘网瘾群体’出现老龄化趋势”这一观点。 C . 在现行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已经出台有对老年人网络行为保护的具体明确且具实操性条款。 D . 这篇文章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第①段)——分析问题(第②③段)——解决问题(第④⑤段)。
    2. (2) 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 (3) 你的好朋友小明近日有一件烦心事向你诉说,他的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状况一般,却整日沉迷手机不能自拔,想请你给他支招。请结合文章内容,给小明支招,解决烦心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