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4四上·富阳期末) 北方的严冬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第一段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第二段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得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不得力,若不是十分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要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捡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他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惊受怕,战战兢兢,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第三段

    小狗冻得夜夜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第四段

    1. (1) 梳理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短文围绕“大地严寒,一切都变了样”,分别写了年老的人、赶车的人、和卖馒头的人,最后还写了小狗叫唤、水缸冻裂、水井冻住和,其中,作为重点具体描写。

    2. (2) 联系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短文第一段反复写“满地裂口”,表现北方严冬的寒冷。

      ②“顶着三星”,意思是说赶车的车夫夜晚赶路,很辛苦。

      ③“人的手被冻裂了”,告诉我们只有赶车的人手冻裂了。

    3. (3) 阅读短文第三段,选择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把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一句中的“掌子”指的是(    )。

      A.脚掌

      B.鞋底

      C.鸡蛋

      D.冰雪

      ②“他明白了。”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他”明白了(    )。

      A.自己数错了

      B.路人捡吃了馒头

      C.数字本来就不对

      D.出门时少拿了馒头

      ③“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这是一种(    )的“笑”。

      A.善意

      B.得意

      C.恐意

      D.无意

    4. (4) 读读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运用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心情和性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