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综合题
  • 1. (2023九上·昆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既有物阜民丰的 甲 (A.内容 B.内涵),也tū ① (A.凹 B.凸)显出其与生俱来的文明属性和特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中国是一个比历史还要古老的国家。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中国既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现代的文明型国家。中华民族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 乙 (A.不可磨灭 B.不可捉摸)的重大贡献。小康中国既秉承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又开放创新、向其他文明  ② (A.jí xī)取智慧和营养, 丙 

    1. (1) 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②

    2. (2) 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 (3) 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此产生了新的物质、制度、文化 ②不断续写着中华文明的辉煌

      ③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成果 ④不断丰富人类文明的灿烂图谱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④③①
    4. (4) 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哈尼山寨的层层梯田,被翠绿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向着天空伸去。我们在月下感受梯田之壮美,望疏星点点,揽____,听蛙声阵阵;在雨中感受梯田之清新,眺____,看梯田绵延,喜秧苗青青;在冬天感受清水滢滢,____;在春夏感受翡翠绿梯,____;在秋日感受辉煌灿烂,____,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风光图。

      ① 耀眼悦目  ②夜风入怀   ③气势非凡   ④远山迷蒙  ⑤波光闪烁

      A . ④②①⑤③ B . ④②⑤③① C . ②④⑤③① D . ②④⑤①③
    5. (5) 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泛指音乐;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B . 《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说:“两不相谢,彼此相扶持也。”在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彼此扶持,走到圆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和冬丽娅;《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诸葛亮;《简•爱》中的简•爱和罗切斯特。 C .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教学相长”出自《礼记》;“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D .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