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八下·东阳开学考) 一蔬一饭,三餐四季,每个地方都有其地道的美食,每道美食都有独属的文化和独特的温度。

    老街吃家 

    刘建超

    老街人爱把食客分为三种。

    一种为吃货。吃货是最招饭铺待见的那群人,要想生意兴隆,就要有成群结队的吃货。【甲】吃货只管饭菜顺口,呼呼啦啦尽往嘴里扒拉食物,一个个撑得是肚圆胃胀,打着饱嗝儿方才舒服。

    再一种称为吃客。吃客是店里的老主顾,熟悉大厨的手艺,而大厨也知吃客口咸口酸,调剂得吃客味蕾全开。据传有位吃客跟着大厨吃了十几年炒面,大厨换了七八个主家,走了半个古城,吃客一路相随不离不弃。一日大厨有事,腾不出手,就让徒弟给吃客做了碗炒面。炒面上桌,吃客只吃了一口就吐了,说别蒙我,这不是你家大厨的手艺。徒弟只好把炒面原路端回。大厨一笑,把炒面倒回锅里,双手抓面揉搓了几下说中了。徒弟把炒面再端上去,吃客尝一口,嗯嗯,就是这个味。

    老街还有一种人被称为吃家。吃家在老街就是最高荣誉了,类似在电视餐饮大赛节目中的美食家评委,会吃会做会摆活,譬如今天要给您说的费爷。

    老街很古老,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也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些情怀,即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期望能调剂出老街的文化底蕴,显得有格调有格局。老街吃家就能把吃文化张扬得流光溢彩,把老街人不甘落魄的虚荣心吧唧得蓬蓬勃勃。

    正是清晨匆忙时分,街上都是急匆匆奔走的人,许多人手里拿着早点边走边吃。费爷一身休闲唐装,脚踏千层底布鞋,背着手,仰着头,平稳地走在老街青石板路上。

    熟人打招呼,费爷,您老这是去哪啊? 

    费爷头不低,步不停,喝汤。

    您老今儿个是去哪家喝汤?

    大石桥火街羊肉汤。

    火街羊肉汤?才开张的铺子啊。您这“老吃家”去给新铺子捧场?

    费爷微微笑着,不再搭讪,随即踏上大石桥。

    老街有句谚语:吃喝不用瞅,只管跟着吃家走。费爷的身后就跟随了一群吃货。

    生在古城,食在老街。外地人来老街吃个热闹,老街人却是要吃门道的。

    老街人早餐爱喝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杂肝汤、丸子汤、豆腐汤、胡辣汤、不翻汤,等等。花样繁多,口味丰盈。

    在古城开个汤铺不难,难的是在老街开个汤铺子。老街人喝汤都喝成精怪了,嘴巴刁钻认熟欺生,爱逛老店铺,不太凑新店铺的热闹。你若开个新汤铺子,如果没老街吃家的光顾,三五年也别想在老街兴起。唉,还就这么邪。

    费爷是老街公认的“老吃家”。老街洋洋十里,上百家的饭铺,他都能给你数叨一遍。费爷对老店铺的饮食文化故事更是如数家珍。在老街,吃着佳肴,听着吃家给你数叨着店铺的趣闻轶事,那才算得上是种享受。

    费爷站在铺子前,并不急着进店,背着手看着店门上方的匾牌。

    费爷自言自语道,火街羊肉汤这几个字撇捺放纵,笔画粗重,尤其这火字,夸大捺脚,雄健足可扛鼎。颜黄融化合度,磅礴大气。不必见款就知是老街写家高德位的风格,定是高德位的后人高满堂所书。

    火街羊肉汤的老板叫袁成,四十岁开外的豫西汉子,憨厚豪爽。老板袁成迎出店外,拱手作揖连连点头称是。

    费爷进店坐下,一碗羊汤,不放盐,不放辣,两个火烧。.

    随着费爷一同走店的人也附和着,一碗羊汤,不放盐,不放辣,两个火烧。

    费爷说,火街,又叫双龙街。诞生了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位天子。据传太祖诞生时,赤光照耀,满街彤红,故名火街。咱们老街人的生活习俗啊,就是从宋朝那会儿延续下来的。羊汤也是太祖太宗的喜好.火街的羊肉汤可是势张了上千年了呀。

    【乙】羊汤端上,费爷端起碗先嗅了嗅,嘴贴着碗沿轻嘬一口。懂行的都知道,老街人喝羊汤是喝甜汤,这个甜就是汤中不放盐,淡的意思。

    【丙】熬羊骨头汤你也达到个七八成了。费爷说,上好的羊汤,羊,要当天宰杀,羊骨砸断铺在锅底,再将成坨的羊肉羊杂铺在羊骨之上,放入自家的香料秘方,一锅汤烧开,中途不能再兑水,慢炖8个小时以上,这叫原汤原味。

    费爷又夹起一片羊肉,眯着眼看看,放入口中慢嚼 , 说,羊是当地改良品种的绵羊,远闻清香,近闻不膻,肉质鲜嫩,味美清口。 

    费爷又有滋有味地喝了几口汤,说,添汤,双份辣。

    吃货们也跟着喊,添汤,双份辣。

    火烧一掰四牙儿,泡入红油汤中,呼呼啦啦满屋人喝得热汗淋漓,大呼过瘾。

    费爷说,这汤稍显不足的是你用的葱花是外地大葱,应该用本地南关小香葱,压膻气,入味快,不粘牙。

    袁老板点头称是。

    袁老板的妻子望着费爷的背影,说,费爷帮着咱开这汤馆,咱这汤真有费爷说的那么好?

    袁老板看着腿有残疾的妻子,想着家里卧床不起的儿子,没话,只望着外面。

    太阳已升上了丽景门,老街,就笼罩在温润的阳光下…… 

    (选自《广西文学》2023年第一期)

    1. (1) 读罢此文,研学组同学展开热烈讨论,请参与。

      小文:这一碗羊骨头汤,怎一个字“妙”字可言!

      小语:是的,看得我垂涎欲滴!但我觉得更妙的还是这篇小说开头与结尾的艺术。如结尾通过写袁成夫妻的低声嘀咕与反应,可见费爷对袁老板的新汤铺子的称赞亦有其原因,表现费爷的品质,真是意蕴悠长。

      小文:的确如此,比如开头用了大量的笔墨介绍形色不同的食客,其作用亦是不凡:

    2. (2)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表格中的题目。

      场 景

      从用词角度赏析句子

      甲、乙两句之间运用了映衬手法,请分析表达效果

       

      【甲】:吃货只管饭菜顺口,呼呼啦啦尽往嘴里扒拉食物,一个个撑得是肚圆胃胀,打着饱嗝儿方才舒服。

      【乙】:羊汤端上,费爷端起碗先嗅了嗅,嘴贴着碗沿轻嘬一口……费爷又夹起一片羊肉,眯着眼看看,放入口中慢嚼。

      结合乙、丙两句探究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说说你的发现(至少写出两点)。

      【丙】:熬羊骨头汤你也达到个七八成了。费爷说,上好的羊汤,羊,要当天宰杀,羊骨砸断铺在锅底,再将成坨的羊肉羊杂铺在羊骨之上,放入自家的香料秘方,一锅汤烧开,中途不能再兑水,慢炖8个小时以上,这叫原汤原味。

      费爷又夹起一片羊肉,眯着眼看看,放入口中慢嚼,说,羊是当地改良品种的绵羊,远闻清香,近闻不膻,肉质鲜嫩,味美清口。

    3. (3) 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费爷被称为“吃家”的原因。
    4. (4) 老街文化,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