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龙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父亲的日记本

    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 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

    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灰烬。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那时的父亲, 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 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 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全家住在一个每月 40 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 , 让我们一 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

    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

    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 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

    (选自《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

    1. (1)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父亲在日记本中所记载的内容以及所表现的对生活的态度是 不一样的,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日记本所记载的内容

       

      对生活的态度

      高中

      务实地记录庄稼的种植,激情昂扬地写着《论 人生的理想》

      奶奶烧掉书籍和藏品后

      记录庄稼的种植、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

      接纳成为农民的现实

      每逢过年

      讨债者和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

      几年后

      努力攒钱买房

    2. (2) 第④段写一个与我父亲一样瘦弱的男人到我家讨债的事,是不是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
    3. (3) 本文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试着赏析下面的句子。

      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4. (4) 联系全文,细读第⑦段,说说结尾的妙处。
    5. (5) 本文和《台阶》中的父亲,都用自己的臂膀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下面两句是对父亲在劳作之余的描写,请试着分析它们所展现出来的两位父亲的心理有何不同。

      ①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

      ②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李森祥《台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