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又见南山

    李汉荣

    ①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 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 ,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 ,山的身影是 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 在做梦,每一个字都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 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 抬起头, 才看见, 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 山也在看书?其实它 们站在书的外面, 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 却不说, 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 要么很 好玩, 要么很可怕, 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 不说就不说吧, 多少年多 少年都不说, 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 像我外爷, 外爷 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②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

    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③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 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 许多号码。然而, 走出书, 走出城, 走下楼, 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 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 有了很多, 学问呀, 知识呀, 信息呀, 成就呀, 名声呀, 职称呀, 职务呀, 电脑呀, 银行账户 呀, 股票呀, 老婆呀, 儿子呀, 房子呀, 车子呀, 哥儿们呀, 见闻呀, 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 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④可是, 闭起眼睛一想, 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 望着苍白的天花板, 感 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 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 我就 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 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 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 地址重叠着地址, 日期重叠着日期, 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⑦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 南山。

          ⑧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⑨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⑩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 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⑪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⑫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⑬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⑮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⑯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 南山?

    ⑰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 它正在到达, 它将被阅读, 它同时也阅读它 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 南山。

    ⑱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 ,本文有删改)

    1. (1) 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小时候: 

      后来: 

      辗转城市多年后: 

    2. (2) 作者在第⑥段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使我变成死信”的原因。
    3. (3)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4. (4)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