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4·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放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河,北通涿郡。
    ——《通典》卷十《遭运》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北宋东京)城里没有坊市的区分,随处可以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市区之内,城乡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业活动也没有时间的限制,白天黑夜均可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四: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的开通?结合材料概括,这一工程的开通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体现了什么观点?结合材料归的,为了“存百姓”应采取哪些措施?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宋代都市商业贸易不同于唐朝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4. (4)  阅读材料四,说出清初的统治者为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5. (5)  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探究,你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