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三大主权遭到了破坏: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也遭到破坏。当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全部独立地拥有领土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时,这个国家的主权完整就遭到了破坏。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

    ——摘编自陈卫文《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二

      

    布面油画《中华英雄邓世昌》,陈可之创作于2014年

      

    电影《甲午风云》,1962年上映

      

    “丹东一号”沉船上发现的带有致远铭文的瓷盘(2015年“丹东一号”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

    材料三

    材料四 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此四百五十兆系照海关银两市价易为金款。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

    第十款: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第十二款: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

    ——摘自某条约原文

    1. (1)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打“√”;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的;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打“〇”。

      A.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关税、司法主权均遭到破坏。 

      B.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三大主权遭到破坏”。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作为研究邓世昌和黄海海战最可信的一则史料,(写序号即可)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 (4) 结合所学指出图1和图2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些条约有关?请分别说明。同图1相比较,图2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
    5. (5) 材料四所列的条款出自什么条约?根据材料选择其中一个条款仿照示例,进行解释。(示例除外)

      示例:第十二款,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