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
  • 1. (2023八上·江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饮食颇受西域各民族的影响,“胡食”主要包括胡饼、解幅、烧饼三种。胡饼从汉魏以来就从西域传入中原,到唐朝成为人们的常食。犀解,类似于今新疆地区的手抓饭,深受唐朝人的欢迎。

    ——摘编自徐庭云《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唐朝皇帝带有鲜卑族的血统,他们在处理同周边各族的关系上能够视华夷为一家,并推行各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政策。各少数民族酋长入居长安任职者众多,来长安经商的西域各民族增多。

    ——摘编自赵文润《论唐文化的胡化倾向》

    材料三:

    契丹天朝万顺货币。契丹文根据“汉字”隶书之半增损而创制。

    西夏文本活字佛经。西夏文仿照汉字的方块字同时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词汇。

    女真“夹浑山谍克印”。女真文“仿汉人楷宇,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而创制。

    材料四:一位同学参观《历史的见证——A地方与祖国关系史》文物展览,收集了以下图片。

    《历史的见证——A地方与祖国关系史》

    ①元朝临时宣政院分院之印

    ②《步辇图》(局部)

    ③驻藏大臣令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饮食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契丹文、西夏文和女真文在创制方面的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唐宋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特点。
    3. (3) 根据材料四,将展览名称补充完整。并从材料四中任选一件文物,说出与之相关的史实及这一史实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