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上·鹤山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材料一中“文明蒙尘”的典型例子。列举1840—1900年间的两个重大史实,实证中国农民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
    2. (2) 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