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 1. (2023高二上·普宁月考) 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治疗疾病的手段,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引发系列生理学调节效应,我国科研工作者发表在《自然》杂志首次通过小鼠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I、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发挥抗炎作用;II、脂多糖(LPS)是一种细菌毒素,当其进入动物血液后,会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与靶细胞(选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受体结合,进而(选填“促进”、“抑制”)炎症反应。
    2. (2) 研究发现,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位于四肢节段的Pro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兴奋以(信号)的形式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选填“单向”、“双向”)的。
    3. (3) 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其属于(选填序号:①中枢、②外周)神经系统。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的,据图1写出该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使用箭头和图中文字表示)。
    4. (4) 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是,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刺激特定穴位才有效提供了解释。
    5. (5) 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a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有____。

      分组

      处理

      TNF-α浓度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腹腔注射LPS

      ++++

      腹腔注射LPS+A处理

      ++

      A . 抑制TNF-α合成 B . 抑制TNF-α释放 C . 抑制N受体合成 D . 增加N受体数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