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
  • 1. (2024八上·诸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材料三: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四: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 (2) 请你辨析材料二中的表格,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
    4. (4) 材料四的事件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