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走近诗人杜甫

    杜甫出生在巩县(今河南巩义),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少年富足才情显

    杜甫青少年时家庭条件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青年游学遇李白

    十九岁时,杜甫开始四处游历。天宝年间,杜甫在洛阳与比他年长11岁的大诗人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还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有人认为:李白和杜甫之间的友情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好。当时的李白诗行天下,名满江湖,好友故交不计其数,杜甫只是他结交的众多朋友中的一个而已;而当时的杜甫籍籍无名,且一生穷困颠沛,孤独少友。在落难时,他自己不是也在感叹:”亲朋无一字”吗?境况如此不对等的二人,如果真要形容他们的关系的话,我想可以用”粉丝对偶像的崇拜”来说吧,杜甫是”粉丝”,李白是他的”偶像”。

    战乱流离忧民情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让杜甫感慨万千,他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名作——”三吏”、”三别”。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旧困苦。在一次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此时的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后世传诵。

    田园安居诗情喷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他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安居田园。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其中包括《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传唱。

    1. (1) 下面诗句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请问不是杜甫所写的是(    )
      A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B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E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2) 根据文意填空,以下诗句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杜甫什么时期的生活状态。

      A.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童年时期

      ②游历时期

      ③战乱时期

      ④安居时期

    3. (3) 杜甫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在1300年后的今天,他成了当代学生们心中的网红。课本上杜甫的一幅晚年画像,激发了许许多多学生漫画涂鸦的创作热情。如果让你为这幅画像配上一句诗的话,你会选择以下哪一句(    )

      A .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B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E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 (4) 有人认为,杜甫和李白的交往不是那么对等。文中分析造成这种交往状态的原因有(    )
      A . 李白比杜甫大11岁。 B . 李白成名早,他们相识时杜甫还未出名。 C . 李白官大,杜甫官小。 D . 李白交友多,杜甫只是其一。 E . 杜甫生活贫苦。
    5. (5) 杜甫一生跌宕起伏,请根据文章,给杜甫写一个小传。不超过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