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契约租佃经济下,富民和佃户各自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农业生产,改变了均田制下一家一户小农独立经营、自备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 经由市场,富民购买占有大量土地,但单一地租收入无法满足他们自身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市场达成。与此同时,契约租佃关系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形成大量少地的五等下户和无地客户,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通过市场的竞争性手段获得富民土地的租佃权,但土地租佃的稳定性仍然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力向小商、小贩和雇工转化。

    ——摘编自余猛、林文勋《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 某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各阶层土地占比状况

     

    地主

    富农

    贫农

    中农

    1937年

    16.42%

    21.92%

    17.92%

    41.69%

    1942年

    10.17%

    10.17%

    19.37%

    49.14%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四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1)国家掌握土地;(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1. (1)  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宋代契约租佃制度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析契约租佃制对宋代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阶段推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简析该土地政策实施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宁认为确保资本主义因素不至于危害无产阶级政权的关键。结合所学,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简述斯大林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对农业的措施及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