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青浦二模) 以历史的眼光解读译文,不仅为判断“正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使团以向乾隆祝寿为名,出使大清。以下为英国国书原文节选: 

    英国的军事威力虽然远及世界各方……陛下(指英王)也曾……组织远航旅行……(这)并非谋求有益本国臣民的对外商业……(英王志在)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材料二:中国翻译们对这份国书进行了“加工”:(翻译们)让英国国王在信中欢呼中国“大皇帝万万岁”……又删去信中英王说他自己……军事威力强大,“远及世界各方”等语……反而把这样内容加在乾隆身上,改写成“大皇帝心里常把天下的事情、各处的人民时时照管”。 

    ——《饥饿的盛世》

    1. (1)  该使团出使时,英国 ____ 。 
      A . 依然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 . 正与美国进行独立战争 C . 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D . 已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
    2. (2)  结合当时中、英两国发展状况,说说英国此次来访是否如其宣称的“并非谋求对外商业”“志在交流”? 
    3. (3)  中国翻译们如此“加工”国书的意图当是 ____ 
      A . 忠实呈现原文的内容 B . 迎合统治者天朝大国的心态 C . 体现商业互惠的原则 D . 强调两国外交上的平等地位
    4. (4)  有人说,以上英国国书与中方译文之间不仅仅是文字上存在差异。你如何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