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福田模拟) 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 

    材料一:15世纪以前,中国处于亚洲海洋秩序的中心,扮演了主导角色。我国古代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大都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就很先进。隋唐以后,航海走向全面繁荣。两宋时期,我国取得了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重大突破;当时中国的GDP约占全球的50%,海上贸易更是远航至西亚等地。明朝前期,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能力达到了顶峰。 

    ——李亚敏等《国际海洋秩序演进中的中国》

    材料二:15、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了海权时代。西方主要殖民国家先后成为海上强国,依托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海洋秩序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海军军力高度集中的年份和国家 

    海军军力集中率达到或超过50%以上的年份(部分)

    海军军力超过50%以上的国家

    1502-1544葡萄牙
    1594-1597西班牙
    1608-1619,1624荷兰
    1809-1812,1814-1834,1854-1857,1861,1868-1869

    ——摘编自王雷等《试论以权益为中心的海洋秩序》

    材料三: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材料四:我国是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量的 90%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多数原油进口依赖海运;我国在海洋渔业、海运业以及造船业等领域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例如:中国海军进行多批次亚丁湾反海盗护航行动。中国还推动开放包容的全球海洋秩序,“海洋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代表着人类共同利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以前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补充①代表的国家并结合史实说明判断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有何特点。
    4.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