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建邺期末) 现代文阅读

    时事直播间

    今天,陈老师邀请小王一起参加班队活动,带领学生在校广播台开展主题为“虚拟与真实”的时事播报。2023年是元宇宙元年,是元宇宙从概念走向流行的年份,一起来看看有关材料并积极参与活动吧。

    材料一:元宇宙概念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现指在XR(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和AI(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形成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生活形态。

    元宇宙的主要核心技术:(一)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扩展现实技术可提供沉浸式体验。比如当别人跟你说他的家乡有多美,你只能在脑海中想象,没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VR和AR就能把这个感觉带给你。(二)数字孪生,即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三)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大部分人在网络游戏里都是花钱,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模拟程度的加强,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是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

    首先利用数字孪生,把清华大学的现实世界完全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包括每一栋楼,也包括现在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老师和历史上的知名的校友师生。

    第二步,让虚拟世界里面的人运转起来,你自己的虚拟分身,可以到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面去看书,身边坐着20岁的林徽因,20岁的钱学森,你可以跟他们聊天、合影。这个合影意味着你们有第二步的动作——虚拟原生。

    第三步,你在虚拟世界里跟钱学森合了影,你觉得还不过瘾,把合影发到你的朋友圈,这叫虚实融生。

    你想在现实世界碰到钱学森就到清华大学的图书馆,20岁钱学森的高仿人机器人就坐在那里看书,你过去跟他聊天。这个机器人和虚拟人都可以用人工智能引擎来进行支撑,这样就形成了第四步虚实联动。

    材料二:

                                            

    虚拟现实补偿论     

    人在现实世界所缺失的,将努力在虚拟世界进行补偿;在有可能的时候,他会在现实世界实现虚拟世界中的补偿。

    现实世界是唯一的,它只能“是其所是”,但意义只有在比较中才浮现,“只活一次等于没活”。而虚构世界可以“是其所不是”,从而挖掘出存在的多种可能性。

    因此,虚构一直是人类文明的底层冲动。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米兰·昆德拉)

                                                                                                                                                             

    古代 

    文学、绘画、戏剧

     绘声绘色 

    近代

    电影

    视听造梦

    现代

    VR

    如临其境

    未来

    元宇宙

    生活其中

    (节选自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三:有人把元宇宙吹捧为人类的未来,显然言过其实了。元宇宙起于游戏,肯定会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虚拟世界交互、虚拟世界学习、虚拟世界工作等形态,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元宇宙需要人在现实世界里形成基本的意识、语言能力和价值判断,才能在这个人造的数字世界里畅游。

    因此,我们也应该提前思考元宇宙可能给学习带来的困扰。元宇宙实际上是人类意识的数字化,并非世界本身,有些人可能是元宇宙的王者,但在现实世界里有可能一塌糊涂。因此,学习应该是通过元宇宙来促进人在现实世界里的智慧和尊严,而不是相反。过度地沉浸在元宇宙世界里,不仅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更会对人的意识世界产生反噬,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对大脑基础连接产生严重影响。

    (选自《学习强国·教育家杂志》,有删改)

    1. (1) 读完上述材料,你认为下列运用元宇宙技术是可能做到的( )。(多选题
      A . 身临其境地登上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再发个朋友圈。    B . 品尝南京小笼包,感受其美味。 C . 参与庄子、惠子的论辩并和他们合影。 D . 在其中阅读《经典常谈》、工作并赚钱。
    2. (2) 小王对“数字孪生”这个概念不理解,陈老师决定在【材料一】划线句后加上“比如阿凡达是通过人的灵魂进入到某个躯体来控制一个生物,从而实现你的分身,他的实体化”这句话,你觉得这样能帮助小语理解“数字孪生”这个概念吗?为什么?
    3. (3) 提问环节,小王朗诵了《最后一次讲演》选段,请教同学:假如有条件的话,如何利用元宇宙技术回到最后一次讲演的现场去支持闻一多先生?请你支招。                                 

      【链接】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校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节选自《最后一次讲演》)

    4. (4) 讨论环节,暑假即将来临,陈老师的两位学生发出如下声音:

      学生1:人只能活一次,你看,专家都说了,现实世界缺失的,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补偿,这个假期我要好好补偿,多去网络世界里畅游。

      学生2:不错,还读什么书呀!“保尔”已死,我要首选各种游戏场的VR体验,迈入元宇宙时代,沉睡自我。

      请你写一段即席演讲稿,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人物和具体情节,呼吁同学们更多地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不能迷失于虚拟世界里。字数1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